(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戚 舟
《孔雀东南飞》中道:“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是说日落之后夜幕渐合,待万物归宁,人亦静寂着安睡。这里的“黄昏”即古人说的“戌时”,又名日夕、日晚,太阳通常于19时至21时落下。但在伊犁,外地游客都打哈欠了,太阳还“精神抖擞”,不信你瞧瞧伊犁河大桥上的宣传标语:“如果你赶不上凌晨六点的日出,不妨来看晚上十一点的夕阳”——有意思。
那就逐着迟迟不落的太阳,在伊犁河来一场别具风情的夜游吧。
诗人沈苇在他的散文《伊犁:一江春水向西流》里,将伊犁河形容为“追逐太阳的河流”。即使太阳落山之后,伊犁河亦鎏金般灿烂,因这里天高地阔,夜有昼的光彩,月光也很明朗,就连夜风都可以吹得人心间亮堂。
“咚”!桥上电子钟报时,今日的太阳于晚上10点23分开始降落。瞬间想起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蔚蓝长空倏浮层层瑰丽的晚霞,映着林海翠色的大河悄漾缕缕赤色,原先相接的蓝绿色调就这样被落日打破,染上渐变的橙黄红粉,为西北的夏夜增添许多色彩。圆硕红日不愿太快退场,斜悬天际,引得五湖四海的人们在伊犁河的夕阳中一再沉醉。左岸是望不到头的白杨林,长河一荡,林梢亦起舞,共同托着落日多耀人间一刻。碎石滩涂上有人骑马漫步,有人起火烤肉,有人唱歌跳舞……入夜之前,总得有烟火气先定定神。右岸更显夜的温情,林深处掩着彩色屋脊,斜长草坡上藏着芬芳四溢的果树,林荫道旁缀满各色怪石,行于其间,似走进无忧无虑的旧时光。像时光倒流,心在放逐间重新找回曾经的自在。
古人夜游须“秉烛”,在伊犁河却不用,月光取代落日上岗,有另一番璀璨。是什么在悉悉窣窣?将树枝间的月光拨得更亮,忽见一只小松鼠,它歪着脑袋同人对视,忽而眨巴下眼睛,往上一蹿,顿住,再勾着头俯身去看,原来是同人逗趣呢。跟着追几步,小松鼠不知钻到哪里得意去了,只好转换视野,竟在身侧看见许多野苹果树,通红的小果缀满枝头,如明星熠熠,还带着月的清幽,不禁叫人乱想:天上的月亮就该是这野苹果的滋味吧?别处或许不是,伊犁的月亮一定是苹果味儿,还记得这首《苹果香》吧:“如今往事远了,模糊了,我却忘不了苹果香”,歌手狼戈忘不了苹果香,所有伊犁人也忘不了。
伊犁,人称“塞外江南”,水多土润、林草丰茂,不仅有寥廓的草原风光,还有秀美的河流、果林,如有吐尔根杏花沟、萨哈野苹果林等,就连市区的大街小巷都长满了野生杏树、果树。伊犁河畔更不用说,馥郁的果香拂过林梢,落在长河水面,随月光远去,稀释了大漠的粗犷,为这壮阔带来细腻温柔。
恢宏中见微渺,寥廓里见温情。果香于大河如此,人在西北亦然。
热瓦普(弹弦乐器)在篝火边响起时,奔跑的人们停住脚步,徜徉在柔软绵长的调子里回忆过往。老汉唱的是《伊犁河的月夜》:“伊犁河岸旁,长满小白杨,明月林中照,树叶沙沙响,冬不拉的琴弦凝深情,远处的毡房灯火亮……”一支歌,便是一夜风景。白日,人们大口吃肉、尽情奔腾,夜晚,伊犁河藏满柔情,用月光下的歌声缓缓讲述伊犁的风土人情,给人以城市生活没有的慰藉。纵使大半夜不睡,精神也是饱足恬适的。
后半夜,绕过一小片芦苇丛,在浅水边夜钓。裹满月光的水流淙淙而过,在心间留下一抹果香后,又远去……就这样近近远远地收放视野,不知几时,天边忽显光亮,原来是伊犁河再一次追上了太阳。
上一篇:乘月觅清凉
下一篇: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