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塔吊林立,焊花飞溅,混凝土泵车与运输卡车往来穿梭……8月12日,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
“1号炉166℃,2号炉1060℃。”煤焦化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兴华介绍,自3月28日、5月31日,水城煤电化煤焦化项目2号焦炉、1号焦炉陆续点火成功后,温度不断攀升。目前,2号焦炉烘炉工序完成,转入地下室正常加热,已具备装煤投产条件;1号焦炉预计在8月底具备装煤条件。
据了解,两台焦炉采用6.78米超大容积捣固焦炉,利用全干熄焦、烟气及上升管余热回收、煤气精准加热等先进技术,使得能效优于行业标杆水平。
“焦炉煤气,过去只能白白烧掉。现在经过这套系统,却能‘点石成金’,提炼出焦油、粗苯等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王兴华介绍。与此同时,基地内的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也在加紧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实现减污降碳,并提升机组运行灵活性。
多能互补,将一块煤吃干榨尽。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的燃煤发电项目、煤焦化项目、新能源项目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构建起焦炭热量回收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制天然气后剩余富氢气体(替代燃油)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