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主题采访团日前走进北京朝阳区安贞街道。据介绍,安贞街道以安华里市级社区书记工作室为红色引擎,通过配备网格“双长”,多元力量入网,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了居民有事找“网格长”就能办。
近日,在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书记工作室里,二季度网格工作评议会刚刚结束,居民党支部的第二党支部书记和“副网格长”于安平拿着厚厚的笔记走出会场,“我们对网格员、网格长的工作进行评议,同时把居民的反馈意见带到会上。”据于安平介绍,社区有7个网格片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基本消化在社区之内。
据了解,安华里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有居民楼24栋,平房区2处,社会单位71家,是一个典型的居住型老旧小区,具有人口密集化、居民老龄化、小区老旧化的“三化”特点。“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三成以上,碰到电路老化、网络不畅等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而现在有了‘网格员’帮居民发声,居民的诉求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社区。比如汛期来临之前,有住顶楼的居民反映防水问题,经过网格员反映到物业联盟,很快就得以解决,效果非常好,下了大雨也没漏水。”于安平表示。
而于安平提到的物业联盟,也是安贞里地区的一大特点。该地区由于历史问题和产权复杂,曾经有13家物业管理单位同时驻扎,因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经常导致居民的诉求爆单。“两年前,属地安贞街道下定决心,引入一家市场化物业公司,组成红色物业联盟,对社区进行统一管理。”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宋鹏程高兴地说,这一举措成功将社区物业类诉求降低40%,接诉即办满意率平均提高12%。
同时,基于这套网格化管理体系,社区形成了详细丰富的居民信息台账。“谁家有高龄老人、谁家有小孩、谁家困难需要帮助,我们都能掌握。”宋鹏程举例说,正值暑期,社区第一时间就了解到许多家庭存在儿童托管需求,便在邻里中心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
在安贞街道的市民活动中心,城市书屋、历史陈列馆、亲子阅览室一应俱全。而在顶层的非遗传习所里,十几位三四年级的小朋友正跟着老师有板有眼地学做荷花灯,怎么将荷花瓣拼贴、怎么折出荷花的样子……“我挺喜欢这种课的,还想多参加有关的活动。”家住附近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刘世安刚搬到安华里社区,就参加了市民活动中心推出的暑期托管班。据悉,安贞街道以市民活动中心为阵地,持续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打磨。自2023年起“遇荐安贞”文化品牌系列活动成效显著,每年惠及线下群众12万余人次,为地区企业引流创收3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