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推进新型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
创始人
2025-08-18 17:13:14
0

(来源:中国智库)

国研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张长令

储能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被誉为新能源的“稳定器”、电力系统的“充电宝”和能源供应的“蓄水池”。2022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2月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14.56亿千瓦,规模首次超过火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2.8%。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的大幅增长,以及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的快速提升正带动我国储能产业,尤其是新型储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面对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面临储能产业发展不够规范、新型储能占比偏低尚未发挥显著作用等挑战。下一步,我国可进一步明确储能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定位,确立储能的独立市场地位,充分发挥储能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用户灵活高效用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新型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

第一,确立储能的独立市场地位。相比于国外,当前我国储能系统缺乏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运营实践,限制了储能技术的灵活应用,不利于从全系统角度优化配置和调用储能技术。为释放储能产业发展潜力,我国有必要明确独立储能设施并网、接入方式,允许其作为独立市场主体进行运营,允许不同容量的独立储能站接入不同电压等级,获得公平调度和公平报价的机会。

第二,以市场化方式促进新型储能调用。市场化手段是提升新型储能利用积极性的有力举措。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推进,更为灵活有效的市场化手段能够进一步提升新型储能利用的积极性,释放调节潜力。同时,我国还需以提高盈利能力为导向,加快围绕新能源配储、用户侧储能、火储联合调频、独立储能等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第三,鼓励用户侧探索多元化用能方式。当前,我国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过多地聚焦于电源侧和电网侧,对用户侧及其可发挥的作用还不够重视。建议:鼓励用户侧结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进行多元化用能方式探索,结合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形势,推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充电深度融合,提高新能源汽车绿色用能比例,带动新型储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证A500ETF摩根(56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摩根(560530)涨1.19%,报1.106元,成交额...
A500ETF易方达(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A500ETF易方达(159361)涨1.28%,报1.104元,成交额1...
何小鹏斥资约2.5亿港元增持小...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裴健如 8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联...
中证500ETF基金(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500ETF基金(159337)涨0.94%,报1.509元,成交额2...
中证A500ETF华安(159...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华安(159359)涨1.15%,报1.139元,成交额...
科创AIETF(58879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科创AIETF(588790)涨4.83%,报0.760元,成交额6.98...
创业板50ETF嘉实(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创业板50ETF嘉实(159373)涨2.61%,报1.296元,成交额1...
港股异动丨航空股大幅走低 中国... 港股航空股大幅下跌,其中,中国国航跌近7%表现最弱,中国东方航空跌近5%,中国南方航空跌超3%,美兰...
电网设备ETF(159326)...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电网设备ETF(159326)跌0.25%,报1.198元,成交额409....
红利ETF国企(53088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ETF国企(530880)跌0.67%,报1.034元,成交额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