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最近有点烦,他等了许久的全麻手术眼看就要安排上,却偏偏感冒了,他问医生手术能否如期进行。这样的疑问并不少见,很多人都觉得感冒只是个小毛病,咬咬牙就过去了,可在全身麻醉面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全麻并不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轻松。麻醉医生会用药物暂时接管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让人暂时失去意识,反射功能暂时减弱,感受不到疼痛。那一刻,身体开始进入“节能模式”,在如此精细的平衡中,任何“系统漏洞”都可能被无限放大。麻醉团队不仅要让患者无痛,更要确保每个器官都能安全度过这场“系统升级”。
看似不起眼的感冒,却足以“搅局”。感冒的本质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会攻击鼻子、喉咙甚至气管,造成呼吸道黏膜肿胀,气管插管就像要在发面的馒头里找通道,难度和风险陡增。更麻烦的是,感冒会让身体处于“战斗状态”,免疫系统正忙着对抗病毒,新陈代谢和生理反应也会随之改变,这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的效果变得不稳定。本就需要精准掌控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在感冒和麻醉的双重影响下,更容易出现波动,增加手术风险。
风险并不止于手术台上。感冒期间接受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同样会提高。呼吸道在手术中受到刺激,本来就脆弱的状态可能引发肺炎。咳嗽更是“拆线杀手”,一次猛烈咳嗽产生的腹压,相当于在伤口上蹦迪,足以让伤口的疼痛加剧,甚至影响愈合。免疫系统已经因为对抗病毒而满负荷运转,手术创伤会让免疫系统“分身乏术”,就像手机同时运行多个大型程序,卡顿和宕机的可能性直线上升,术后恢复过程会被拖慢。
当然,如果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手术,医生会果断启动“B计划”,比如调整麻醉方式,尽量选择局麻或神经阻滞,术后加强监护,甚至送进ICU全程守护。在非紧急情况下,几乎所有麻醉医生都会建议等到感冒症状完全消失,再多给免疫系统和呼吸道一到两周的恢复时间,让身体内部完成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手术。
除了感冒以外,发烧、严重咳嗽或哮喘发作、近期有肺炎等感染病史、心脏或肺部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同样不适合立即进行全麻手术。
手术前向医生如实告知身体状况,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做法。手术不是拼速度的赛跑,而是一场需要耐力的马拉松。把身体调整好,不仅是为自己加一道安全锁,也是给医护团队最好的“助攻”。毕竟,“好饭不怕晚”,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纪均 杨悦来 章敏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