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东部,平均海拔1150米的河马村如今正以蓬勃兴起的烤烟产业为笔,蘸着泥土的芬芳,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全村16个自然屯752户3158名壮、苗同胞,在隆林县委、县政府与隆林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隆林烟草”)的精准施策下,创新构建“烤烟+”复合产业体系,荣膺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五面红旗”示范村称号,成为隆林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河马村老烟农肖景标驾驶着三轮车驶向田间,车斗里装着刚买的鱼苗。作为村里的种烟大户,他今年种植了45亩烤烟,预计交售烟叶171担,亩产值约4500元。“采收完烟叶后,我就种上水稻,再往田里放养荷花鱼。”肖景标一边引水入田,一边看着鱼儿在青葱的禾苗间游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种“烟稻轮作”“鱼稻共生”的创新模式,不仅改善了土壤生态,更让每亩土地实现了效益倍增。
图为烟叶采摘后烟农种下水稻绿意盎然。吴向艳 摄村支书韦顺新介绍,河马村是全县最早推行‘烟+’复合种植的村庄,通过‘烟+稻+鱼’‘烟+稻+鸭’等多元组合,村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烤烟产业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
自2019年全面推广“烟稻轮作”以来,河马村的烤烟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2024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2138亩,产值突破850万元,带动35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5万元。2025年,种植规模将扩大至2210亩,预计产值超1000万元。更为亮眼的是配套产业的协同效应:烤烟后水稻亩均收益1320元,稻田套养禾花鱼亩均收益800元,加上烤烟和水稻的综合产值可达6270元;若采用“烟+稻+鸭”模式,亩均总产值更将提升至7020元。
图为正在接受检验的“黄金叶” 。王文开 摄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隆林烟草全方位、全链条的精准服务。从整地育苗到采收烘烤,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在关键烘烤环节,烟技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解决技术难题。隆林烟草筹建的河马科技小院,将成为集技术培训、研发创新、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民培育中心,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从“一片金叶”到“满园春色”,河马村的成功实践印证了产业振兴的乘数效应。通过激活“生态潜力”、叠加释放“生态红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吴向艳)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