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北京经开区整车龙头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奔驰”)迎来成立2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多年来扎根经开区,北京奔驰实现了整车产量从0到1、到100万、再到500万辆的跨越,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生产网络中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在华唯一乘用车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已累计生产13款车型和22款序列产品,还将迎来全新纯电CLA的投产,朝着整车累计产量突破600万辆目标加速迈进。
北京奔驰。
从起步到跃升
打造中德企业合资样本
放观其发展道路,北京奔驰于2005年成立,2006年,其新工厂在经开区落成。扎根这片企业发展沃土,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德企业合资合作、协同共进的典范样本。
在北汽集团与梅赛德斯-奔驰股东双方的战略支持下,北京奔驰从零起步、持续深耕,完成从“合资起步”到“体系领先”的跨越。截至目前,北京奔驰厂区面积已扩展至近600万平方米,先后建成涵盖后驱车、前驱车、电动车、发动机与电池等核心环节的整车制造体系,具备多平台、多车型的柔性化生产能力。其产品矩阵也在持续丰富,从最初仅有的一款E级车起步,到累计生产13款车型和22款序列产品,兼顾燃油、混动、纯电版本,全面覆盖消费者需求。新车型的投用将进一步巩固北京奔驰的市场优势地位,年内,第14款新车型——首款搭载MB.OS架构的国产全新纯电CLA将正式下线。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佟欧福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在华发展,与华共进’的初心,深化与北汽集团的合作佳话,在北京奔驰投产更多适应中国客户需求、融合中国技术创新的车型,并为北京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软硬实力协同
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一张重要名片
持续完善产品矩阵的背后,是北京奔驰作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华唯一乘用车生产基地,始终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持续积淀的硬核制造实力、前瞻的智能布局和稳健的人才战略,成为中国高端制造领域的一张重要名片。
北京奔驰工厂。
具体来说,北京奔驰始终将制造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全面导入梅赛德斯-奔驰MO360数字化运营体系,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可视化与柔性化管理,将“奔驰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持续提升制造效率与品质的一致性。同时,公司积极推动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生产环节的试点应用,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北京奔驰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制造标杆。在持续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与零排放作业的基础上,公司还联合清华大学等机构探索碳中和路径,并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共建绿色生态。近日,凭借在绿色转型中的系统性实践,北京奔驰成功入选“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创新成果”;由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授予的“青山书角”项目也在公司正式落地,为行业提供了可推广的“北京奔驰范式”。
北京奔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睿凯介绍:“我们持续减少对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并扩建光伏发电系统。我们很自豪建设完成了北京奔驰光伏发电三期项目,成为北京市最大的光伏项目之一,为公司20周年里程碑献上了一份贺礼。未来,我们将持续在高端汽车生产领域树立好奔驰标杆,为首都高端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奔驰也是经开区打造人才“蓄水池”的一大重要载体。秉持“凝聚奋斗者、成就有为者”的人才理念,北京奔驰持续构建涵盖数字化、电动化、智能制造等方向的人才体系,目前高技能人才已超过5,400人,覆盖多个核心技术领域。通过“行则致极”的文化牵引与多元激励机制,公司不断激发组织活力,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加速转型升级
冲刺整车累计产量突破600万辆
历经20年发展,目前,北京奔驰已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生产网络中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之一。面向未来,公司又将如何布局,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表示:“过去的20年里,得益于中德股东双方的紧密协作、全体北京奔驰人的倾力付出、合作伙伴及各界友人的鼎力支持,北京奔驰成为首都高端制造的亮丽名片与中德合作的典范。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营销、成本、质量’三大‘一把手工程’,锚定‘三年跃升行动’开局目标任务,为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助力首都高端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北京奔驰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张正业表示:“过去20年,北京奔驰坚持目标导向、长期主义,稳步提升企业硬实力与组织韧性,取得了扎实的成绩。站在新起点,在持续为客户打造高质量产品的同时,我们将继续加速转型,打开实现跃升的突破口,以‘奔驰标准’全力冲刺整车600万辆新台阶,积极为‘十五五规划’和‘三年跃升行动’开好局,为首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北京奔驰供图
来源:北京亦庄微信公众号
作者: 李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