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大坝左岸,一座银色“巨型电梯”静静伫立,它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垂直升船机——三峡升船机。8月15日13时许,客船“西陵峡和谐”号缓缓驶入三峡升船机。至此,三峡升船机累计客运量正式突破200万人次。自2016年9月通航以来,三峡升船机累计安全运行近5万厢次,货运量突破1900万吨,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坚强保障。
从累计客运量100万人次到突破200万人次,三峡升船机仅用了1年7个月的时间。这一客运量增长速度创下了全球同类工程的纪录。
精准把控:数字背后的极致追求
三峡大坝横跨峡江两岸,气势恢宏。三峡升船机犹如一座“水上巨擘”矗立大坝左岸。“快速高效”是它的鲜明标签。它的建成,让过往船舶得以快速通过大坝,畅行于三峡之间,成为连接长江航运、贯通长江经济带的关键枢纽。
▲三峡升船机全貌 本文摄影:汤伟作为三峡枢纽的关键组成部分,三峡升船机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升船机。它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共同构成了三峡枢纽的永久通航设施。
三峡升船机全线总长约7300米,船厢有效尺寸为长120米、宽18米,可快速提升3000吨排水量的船舶过坝。其承船厢总重量1.55万吨,最大爬升高度113米,依靠4套巨型齿轮齿条系统实现爬升,能够将旅客及矿石、汽车、粮食等各类物资快速运送过坝。
三峡升船机的运行原理与升降电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于电梯的单纯载人载物,升船机的轿厢被称为“承船厢”,它承载运输的是浮于水体上的巨轮。当船舶停靠妥当并系固好后,承船厢便会快速升降,其承载力相当于托举着超20万人的重量翻越三峡大坝。
▲ 船舶驶入三峡升船机承船厢三峡升船机作为首座建在自然河流上的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在运行维护方面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工程师们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建成了一套包含数十万个构件模型的升船机数字孪生平台,将设备管理、运维检修、仿真计算等核心业务应用于工程数字模型之中,推动运维数字化升级。
日前,记者走进三峡升船机集控室,只见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清晰显示着当前水位、船厢水平误差、提升速度等信息。
“这里的每一个数字都关乎安全。”通航管理部门负责人指着屏幕说道。
为了保证三峡升船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三峡集团还定期开展三峡升船机计划性停航检修,进一步改善设备性能,确保升船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乘客体验:新奇的“高峡观光”
三峡升船机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协同运行,形成了“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独特通航格局。运行多年来,它不仅为长江航运物流的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西南地区重点民生物资能够便捷过坝,更为海内外游客带来了“跨越三峡、俯瞰大坝雄姿”的全新奇妙体验,一条水路客运精品航线应运而生。
“现在几十分钟就‘飞’越大坝了,给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跑船40年的宜昌华益船务有限公司船长汪朝虎感慨。2月份,他驾驶的货轮“华懋666”号载着1900吨货物,通过升船机快速抵达秭归港。
▲ “民言”号商品车运输船驶入三峡升船机
“民言”轮是一艘大型商品车运输船,长110米,高20多米。8月2日,“民言”轮装载了700多辆商品车,通过三峡升船机驶向上海。今年53岁的船长粟小兵在长江上跑船31年,其中当船长10年。他说,自己每年都要驾船在三峡升船机上下跑10多个来回,如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长江三峡1”驶入三峡升船机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升船机更是一场震撼的“工业奇观之旅”。7月30日,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满载参加“三峡娃娃行”活动的学生通过,孩子们体验了“船在电梯里爬楼”的奇景:当船厢缓缓升起,两岸青山如画卷展开,他们直呼:“像在坐‘太空电梯’!”
今年入夏以来,三峡河段“大国重器”和峡江旖旎风光催生“两坝一峡”水上航线人潮涌动,三峡升船机旅客通过量保持高位运行,其中,7月单月客运量达8.64万人次,创下月度客运量历史新高。
据统计,三峡升船机开通旅游专线以来,以“交通+旅游”模式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不仅接待了大量游客,还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收入明显增长,成为三峡旅游的新名片,实现了“硬核交通设施”向“热门旅游IP”的成功转化。
三峡智慧:分享经验,同筑美好世界
通航管理部门不断探索运行管理规律,创新运行维护机制,使船舶过厢平均时间由通航初期的75分钟缩短至50分钟左右,为内河枢纽兄弟单位贡献了具有借鉴价值的“三峡智慧”。这一智慧成果,成功应用于金沙江向家坝、闽江水口和贵州乌江的沙沱、思林、构皮滩升船机,助力乌江航运实现了从“通”到“畅”的转变。
▲ 三峡升船机下闸首德国是现代升船机的发源地。在三峡升船机试通航前,中国曾派员前往尼德芬诺、吕内堡等升船机学习,借鉴德方升船机运行维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如今,三峡升船机逐步迈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工程师们多次受邀到国际航运协会及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互动交流。他们分享航运管理、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三峡方案”,将三峡在绿色通航、智能运维等领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公共解决方案”,为全球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协同创新动能。
积跬步至千里,踵其事而增华。“200万乘客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全新的起点。”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说道。当又一艘货轮鸣笛驶入船厢,这个巨型电梯再次缓缓启动,承载着长江的梦想与中国的智慧,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攀升。
编辑:孙钰芳 杨思恒
美编:阎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