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8月17日
上海长春路的一间教室里
在鲁迅先生的带动下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发轫
新兴木刻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
就是“抗日”
木刻讲习会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开始
1931年8月17日到8月22日
由鲁迅发起
并亲自担任翻译的木刻讲习会
于上海进行
就是这短短的6天木刻课程
拉开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序幕
抗战爆发之后
这些受鲁迅影响的青年木刻家
奔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
▲ 左起:钟步清、邓起帆、苗勃然、乐以钧、黄聊化、顾洪干、肖石、郑洛耶、胡笳、江丰、鲁迅、陈铁耕、内山嘉吉、倪攸鹤、陈卓坤。
《到前线去》
将救国的热情注满木刻线条
新兴木刻运动兴起第二年
日军进犯上海闸北
第十九路军奋起反抗
青年木刻家胡一川
创作《到前线去》
这幅版画
刻画出一个振臂高呼的青年形象
他左手紧握战旗,右手挥动着
发出了紧急的召唤——到前线去!
将救国的热情注满了线条
而动势中对声音的表现
也将黑白视觉的冲击力呈现到了极致
以刀代笔,成就20世纪
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锋力量
30年代兴起的现代木刻
在抗战烽火中迅猛发展
抗战选择了木刻
它以刀代笔
展现民族的苦难与抗争
木刻也选择了抗战中国
它汲取民间艺术的朴实力量
不断革新自身
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形式和中国风格
这种形式创新
使木刻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
先锋力量
▲ 江丰《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城》▲ 江丰《冰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丰中铁《在冰天雪地中的东北义勇军》▲ 陈烟桥《东北抗日义勇军》▲ 李桦《鲁迅1931年在木刻讲习会》▲ 陈烟桥《国防前线的歌声》▲ 黄新波《祖国的防卫》
上一篇:用生命托举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