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林
在黔西南州兴仁市回龙镇计屯村,有这样一位好妈妈,她本是家境宽裕的家庭主妇,却因小叔子一场车祸彻底改变命运。
2005年10月,孙福先的小叔子遇车祸重伤,医治3个多月后离世,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弟媳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几近崩溃。
小叔子离世半年后,弟媳还是丢下孩子们离开了。看着恐慌无助的三个孩子,孙福先二话不说将他们领回了家。彼时,这个特殊家庭人口陡增至8名:年迈多病的公婆、自己的1个孩子和3个侄儿侄女,原本靠丈夫工资过上的宽裕生活,现在难以维系。
孙福先与丈夫合计后,决定搬回农村老家,“种地至少能让一家人吃饱”。回到农村,她重拾农活,开荒种地、养猪养鸡,操持一家老小的吃喝。3个孩子因家庭变故沉默寡言,她便每晚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搂着他们睡觉。孩子梦里哭着叫妈妈,她就应声安抚,用耐心爱心逐渐消除了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后来3个孩子都改口叫她“妈妈”。
孙福先对4个孩子一视同仁,常说:“养孩子不光要成人,更要成才。”她总是将好吃好穿的省给孩子们,陪他们学习、接送他们上下学。孩子们懂事后,常把多给的生活费悄悄藏起来,和获得的奖学金加在一起,给“爸妈”买礼物。
20年来,孙福先的儿子肖春龙在父母的教育下,与三兄妹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学毕业后主动分担养家责任。大侄儿肖华清大学毕业后参军成为助理工程师;二侄女肖念念如今也找到心仪的工作;小侄儿肖传远最近考上了大学。
“没有爸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肖华清的话道出了三兄妹的心声。孙福先用勤劳与真情,让这个特殊家庭充满爱与温暖,更将责任与大爱融入家风,代代相传。
上一篇:观众为什么喜欢“浪浪山”
下一篇:铺开医学与文明 对话的卷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