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韦静 通讯员黄景娜黄鹏 王瑜)8月16日,由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南宁仲裁委员会(南宁国际仲裁院)与广西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调解员培训课程在南宁开班,旨在促进国际争议解决领域优质资源与国内实践需求的深度对接,为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注入专业动能,对提升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期6天的培训课程里,专家们通过案例解析、模拟调解等方式,系统传授国际调解的核心技能与前沿理念。学员完成课程并通过专业考核,可申请成为国际调解协会认证的国际调解员。该资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代表着质量、专业性及公正性的权威保证。
据了解,国际调解员培训课程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为专业化国际调解人才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获国际评价体系认证的专业法治人才,显著提升中国高端涉外争议解决领域的人才质量,增强涉外法治人才深度参与国际争端解决的实践能力。获得认证的国际调解员可凭借中立专业身份参与国际争端化解,切实维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跨境经贸合作保驾护航。
近年来,广西及南宁市持续加快面向东盟的涉外法治建设,着力培养既懂国际规则又熟悉区域争议解决实务的专业人才。国际调解员培训课程的开设也是南宁仲裁委员会(南宁国际仲裁院)、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广西大学法学院三方合作的深化延伸。自2024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三方聚焦中国—东盟商事纠纷特点,开展在线争议解决规则研讨并形成多项建设性成果;通过专家授课、实习实训等模式,共同培养具备跨境争议解决能力的专业人才;联合举办高端商事法律论坛,搭建国际法律界合作交流平台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25年7月31日,南宁仲裁委员会(南宁国际仲裁院)入选司法部首批培育的中国特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