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梅
“最大的变化是出门就见绿,哪哪都是绿,真是赏心悦目。遇到烦心事,出门走几步,烦心事就没影了。”被问起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最大的变化,每天都在悦容公园遛弯的容城县回迁居民张大妈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千年秀林功不可没!
自2017年启动建设千年秀林以来,雄安新区新增造林面积48.1万亩,绿化面积累计达到74.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到35%。
据介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绿色空间专项规划》规定,到2035年,雄安新区森林面积将达86万亩,成功打造出林地—农田—河流—淀泊—城镇有机镶嵌、动态连续、蓝绿交织的高品质生态景观,实现“以淀为心、以廊连片、蓝绿成网”的绿色生态网络。
雄安新区采用国际先进造林理念和设计手法,按照乡土、长寿、抗逆性强等原则,选择200余个树种,大面积建设千年秀林。在种植方式上,采用自然随机散布、曲线栽植和多树种混交方式,营造“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如今,雄安新区初步实现“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
“在千年秀林的管护上,我们建立了分类分级管护机制,划定5个管理分区,分类型制定了12个不同林木的管护策略;建立了苗木综合档案,研发森林大数据系统,对产地、树种、规格等全过程数据实行统一管理。”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管护、运营的重要抓手,“谁建设、谁管护”的各项管护措施有效落地。“与此同时,覆盖全部林区的森林防火视联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天候监控预警;森林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系统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
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千年秀林培育的优质原生冠苗木在国内品质和数量上首屈一指,已销售苗木20余万株、收入超7000余万元;探索种植中草药50余种1300余亩,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广泛对接参建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了冠名林、合作造林等森林经营,林下经济面积达3万余亩,远远超出预期;千年秀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新区带来了新的文旅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