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小初衔接如何“接”?
教龄27年资深教师:要铺垫好“新学科”
学段衔接要做好哪些事,升学才能不焦虑?成都日报特别推出《学段衔接咋个“接”?资深班主任来支招》特别策划报道,邀请资深班主任、名校老师传授经验,优秀学子分享心得,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实用指导。
本期我们聚焦小初衔接,邀请都江堰市领川万汇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绵阳师范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培训中心授课专家闵杨捷,为家长和学生带来科学衔接的实用妙招。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生身心发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着教龄27年的闵杨捷建议,可以聚焦语、数、英三门学科,制定简单的预习或复习计划。晨读唤醒大脑:每天安排20-30分钟晨读,语文(诵读名篇、古诗文)、英语(朗读单词、语句)间隔进行,大声有感情是关键,培养语感,唤醒专注力。夯实学科基础:语文是基石,作为核心学科,务必重视基础积累。数学是思维体操,每日坚持至少30分钟限时练习,提升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为未来物理、化学等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英语可以看原声动画(电影)、学习配音、学习英语歌曲等。
“初一将新增政史地生‘小四门’,后续还有物理、化学。”闵杨捷说,假期不妨看看相关纪录片,如《细胞》《种出个地球》《人体奥秘》《中国通史》《航拍中国》《我的牛顿教练》《美丽化学》《门捷列夫很忙》等,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为未来学习甚至高中规划播下种子。
闵杨捷还提醒家长和同学们,从现在起,逐步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提前一点睡觉、早起一点,目标锁定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点40分左右起床。养成规律作息,并安排好每日学习计划,助力开学后快速适应初中节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