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网)
转自:中国妇女网
什么比赛
能让全国各地1100多名
擅长“跑”“跳”“投”的
青少年高手齐聚沈阳?
揭晓答案:
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
8月10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幕。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这届“小孩哥”“小孩姐”不一般
拿奖玩梗都在行
5人次创造新的亚洲少年最好成绩
1人次平亚洲少年最好成绩
另有多个项目刷新全国少年最好成绩
600多人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
小编迫不及待想给大家介绍的
是松弛感满满的浙江队选手陈妤颉
这位习惯在成年组征战的短跑小将
站在同龄人的赛道
轻松包揽女子100米、200米两金
8月13日,浙江队选手陈妤颉在女子200米预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被网友调侃“小孩姐”欺负小孩
她谦虚回应
只是回到自己的年龄组比赛
希望给大家树立一个追赶的目标
提升中国女子短跑的整体实力
00:16
标枪“大魔王”严子怡
不仅在个人项目中夺冠
在女子标枪(500克)团体决赛中
更是投出64米55
刷新该项目亚洲少年最好成绩
在副项铅球比赛中
她还收获一银一铜
8月13日,浙江队选手严子怡在女子标枪团体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江苏队的陈鑫烑
在女子铅球团体赛中
改写女子铅球亚洲少年最好成绩
又“任性”地在个人项目中“二刷”
每天不是在刷成绩
就是在刷成绩的路上
在男子短跑赛场
四川队成为冠军常客
包揽男子100米、200米、400米
800米、1500米金牌
顶着一头蓬松“爆炸头”的尹子豪
强势拿下三金
小编在混采区问:
“这头发不会有风阻、影响发挥吗?”
“小孩哥”笑道:
“我觉得并不影响成绩,
一duang一duang还挺有节奏感”
8月14日,四川队选手尹子豪(左一)获得男子800米冠军。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麻花辫”“荧光袜”“彩色墨镜”
……
每位运动员都是一道
青春靓丽的风景
他们将必胜的信念武装到头脑
也武装到背包
辽宁队选手张熙正的书包上
“事虽难,做则可成”的徽章
也让小编热血沸腾
虽然在男子七项全能比赛中
没能站上领奖台
但妈妈还是为他送上鲜花
8月14日,张熙正和妈妈离开赛场。新华社记者 刘艺淳 摄
小编在混采区偶遇的
18岁“体育记者”周子恒
年龄很小
“工龄”却很长
(这就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吗?)
他本是湖北省田径协会的运动员
奈何“超龄”无法参加比赛
于是转战记者席
和小编讲起体教融合
作为“业内人士”
他讲得头头是道
“湖北省各学段衔接好”
“武汉学生通过体育能去很好的高中”
“四川省各地级市选材做得好”
……
8月11日,参赛选手在赛后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站在赛场的运动员们
背后都有体校与普通学校联合培养
共同育才的新型青训模式痕迹
8月14日,湖南队选手赵城程(前右)和安徽队选手向国伟(前左)在男子400米栏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北京市田径队总教练管连军介绍
在小学阶段引导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
掌握各类田径项目基本技能
对扩大人才选拔“蓄水池”尤为重要
浙江队的陈妤颉和严子怡
都是在小型比赛中被发掘
到宁波市体校接受专业训练
比赛训练之余都在普通高中学习
这种走训模式让青少年运动员
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
接受高质量文化教育
8月11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冲线。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
是继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后
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又一项
针对青少年的全国性专项赛事
这种新型办赛思路
着眼于体育强国建设
旨在推动项目普及
调动各地青训工作积极性
增加竞技人才储备厚度
检验体教融合发展成果
8月15日,获得男子团体项目总分第一名的山东省体育代表团在闭幕式上展示证书。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为期6天的首届赛事已落幕
但富有成效的办赛经验还将延续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
将由山东日照承办
让我们期待更多田径“新苗”
勇往直前、茁壮成长!
记者:刘艺淳、吴俊宽、韦骅
上一篇:常州队1比0战胜镇江队,取得“苏超”比赛以来首场胜利
下一篇:苏超不必踢成小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