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傲多 第12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至1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运动员齐聚于此。 世运会是一场全方位展示我国国家和城市形象的盛会,也是全面检验公安机关执法能力水平的“试金石”。 成都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刑事案件审查指导一大队副大队长胡亚婷和她的同事们,充分发挥“啄木鸟”精神,从制度供给到审核把关,从靠前指导到监督管理,以“硬作风”下“实功夫”,书写出了有温度、有力度平安世运的“法治答卷”。
一本“蓝宝书”
世运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性体育竞赛盛会,呈现出跨区共办、空间开放、人员聚集等多重特征,对安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标准。 针对世运会安保适用法律范围较广、专门性法律供给不足、配套政策较为缺乏的现状,一大队在总结吸收大运会、世园会等安保法治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紧扣安保执法需求,对赛事执法政策进行前瞻性研究和谋划,找准法律依据,优化执法制度,精心编制了《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安保执法手册》。手册共计7万余字,内容涵盖执勤、办案、涉外执法三个部分,聚焦5大类33种突发案事件场景,为一线执勤民警和现场安保人员提供高效便捷、严谨详实的“蓝宝书”。 派出所民警评价说:“执法手册里既有详细的现场处置指引,又有法律定性、证据参考标准以及执法标准用语,很好用也很实用!” 一大队还开展“送教到基层”活动,全面加强对手册的解读和培训,助力一线民警提升执法能力水平。
一把“刻度尺”
为了保障世运会的顺利举办,公安机关依法和依授权可在公共安全、道路交通等领域,按照必要、适度的原则规定临时性行政措施。这类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最考验公安机关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为同时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安机关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的“双证专家”,胡亚婷总是本着“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充分运用所学专业法律知识,全力做好世运会安保重大决策措施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今年以来,已审查“低慢小”航空器飞行管控、世运会期间实施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等文件17件(次),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80余项。她深知每一项政策措施背后牵动的都是千万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从制定主体、权限、内容和程序等方面,对相关措施文件全面进行审核把关,认真梳理撰写合法性审查意见。 胡亚婷说:“我必须对出具的每一份合法性审查意见负责,像治学一样严谨对待。”在审核过程中,她总是耐心指导和督促相关责任起草部门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全面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全方位助力依法办赛。
一套“组合拳”
近年来,成都公安法制部门探索建立的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全市域法治服务保障机制,为大运会、世园会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相关工作经验得到公安部法制局的肯定和推广。这些经验做法为世运会安保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青年法制民警,胡亚婷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加入世运会安保法律事务工作组,积极参与制定工作方案、执法办案指导和案件审查把关,从事实认定、证据规格、定性处理、执法程序、政策界限等方面,指导办案单位用好用足法律手段,确保案事件处置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理适当,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同时,一大队还依托警情案件监督服务平台,按照“日结日清定期通报”的工作模式,加强对执法办案全流程、全要素、全链条的动态监测,持续强化执法场所办案区常态化巡查,严防发生执法安全事故,坚决筑牢执法安全防线。 在参加工作满十年之际恰逢世运盛事,胡亚婷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她说,将继续发挥好“螺丝钉”的作用,为世运会的顺利举办贡献一份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