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院士招摇撞骗,为啥没人戳破“皇帝的新衣”
创始人
2025-08-07 01:20:17
0

(来源:千龙网)

近日,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质疑。据报道,在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以及已故外籍院士名单中,均查无此人。8月5日,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

阮少平打着伪造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旗号,已在教育界游走多年,不少中小学“中招”。对此,一些网友疑惑,信息时代核查一名院士的身份并不算难,相关学校和机构为何不对其身份进行核查?

事实上,假院士能在教育界游走多年,招摇撞骗而未被戳破身份,表明当前部分学校依旧存在“追名逐利”的浮躁校风、学风:学校想聘请院士这样高级别的专家做顾问,提升学校声誉,而不法分子则看准这一点,投其所好包装身份。

对此,不仅要对假院士打假,追究其招摇撞骗的责任,还要反思当前学校办学中存在的“唯帽子”情结。

对一所学校来说,聘请专家担任学校顾问,邀请专家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并非小事。如果不核实其身份,是极不严肃的。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学校还进行了公开报道,而上级主管部门也未对此提出质疑。

从现实情况看,似乎所有人都相信学校聘请的、邀请的就是院士,鲜有人去求证,似乎他披了一层“皇帝的新衣”。而从结果看,当地教育部门与学校均把这当作了工作的成绩。然而,这样的做法,会让相关报道反过来为假院士背书。于是,假院士凭这些“证据”混得风生水起。

2023年公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禁止以院士名义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和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以外活动。按照规定,就是“真院士”,到中小学参加活动,也不能冠以院士名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院士头衔回归荣誉,并破除“唯帽子论”。

这也再次警示,办学要脚踏实地,不要搞花架子。学校聘请校外专家,不能追名逐利,做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而是要强调实际效果。就此去看,这起假院士事件,无疑需要涉事学校、当地教育部门深刻反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疫苗接种实现“预防优于治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随着我省进入持续高温的“三伏天”,部分中老年人及慢性病...
地头变课堂面对面传授技术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为进一步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北大荒农业股份青龙山分公司在...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黑...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债务企业名称:龙江县福山永杂粮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
首都机场临空区上半年营收超17...   本报记者 孟紫薇 通讯员 张凯欣  规模以上企业达562家,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1737...
旅途添新意 北京火车站成“会客... (来源:千龙网)候车旅客在北京站二层第八候车室南端弧形落地窗前休息今年暑运已过半,不少来京的细心旅客...
什么怪物让民主党议员集体“跑路...   距202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尚有一年多时间,共和、民主两党均已盯上了“选区重新划分”这一“...
夏日送清凉 用关怀抵御高温“烤...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驻津央企中国铁建大桥局上海G15公路项目部组织开展“夏日送...
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 韩 昱  如果说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标准化就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这...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IPO网...   本报记者 熊 悦  继光大理财后,第二家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浮...
消息人士称特朗普计划最早下周与... 当地时间8月6日,据《纽约时报》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告知欧洲领导人,他计划最早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