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韶关发布
日前,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组织22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近300名师生深入韶关乐昌10个镇街,在文化传承、美育支教、产业赋能、乡村焕新、暖心服务五大领域开展实践,以艺术为媒介、以专业为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探索出艺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路径。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组织22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赋能乡村振兴。
在实践过程中,广艺院学子致力于非遗创新,让传统文化“潮”起来。粤剧、青蛙狮、渔鼓……这些沉睡的岭南非遗在青年学子手中焕发新生。“红豆传薪火”团队通过粤剧汇演、公益培训覆盖300余名青少年,将传统戏曲种子播撒在粤北山区。“青狮跃韵”突击队融合当代舞蹈编舞理念,让“青蛙狮”非遗元素在舞台上灵动绽放;影动乐昌团队则走访渔鼓传承人,探索民间文学数字化保护路径。“乐”在其中实践团队设计青蛙狮盲盒、非遗主题红包等文创产品,让传统美学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构建“非遗+青春”的活态传承新模式。
美育浸润也是此次实践的重要内容。戏剧影视、艺术教育、艺术管理等学院的师生将课堂搬进乡村中小学,打造系统化美育课程矩阵。“乘月使者”团队带领学生创作86件光影艺术作品,用灯光装置点亮乡村创意;“乐童甜忆”实践队策划文艺汇演与作品展,让孩子们在歌舞、绘画中建立自信。体育课程同步跟进,“阳光先锋”突击队引入匹克球运动,帮助乐昌当地学生增强体质,实现“美育+体育”双赋能。
该校学生还发挥艺术设计专长,以设计赋能乡村产业,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心心向农”突击队开展8天助农直播,累计吸引1591名观众;岭南清淑团队为乐昌黄金柰李设计文创包装与3D动漫IP,相关方案被当地企业采纳,直接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学生们发挥艺术设计专长,既解决销售难题,更探索出“文化创意+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美术设计学院师生则用艺术改造乡村空间,绘制400平方米墙绘,让老旧墙面变身“乡村画廊”;青“绘”乡韵突击队通过色彩与图案优化盲道设计,提升民生设施实用性。“绚美乐昌”团队则聚焦朱氏宗祠、天文台等历史建筑,以景观照明设计唤醒古建筑夜间魅力,实现“科技+人文”的乡村环境升级。
针对乡村“一老一小”群体,音乐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团队开发艺术疗愈课程。“童银绘心”实践队在五山镇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通过绘画表达情感;艺心暖乡队为庆云镇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与健康关怀,用艺术互动缓解孤独。这些服务既关注物质需求,更守护精神世界。
据悉,本次实践覆盖3000余人次,形成非遗活化、美育课程、文创设计等20余项可复制成果。广艺院青年学子用专业所长诠释了新时代艺术青年的责任担当,该校党委副书记谢东乐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艺术职教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青春力量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
编辑:李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