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黄明玥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力量举,是一项测量人类力量极限的现代竞技运动,更是人类对自身潜能的积极探索。它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英国,最初从举重和健美中分离而来,逐渐发展成一项以蹲举、卧推举和硬举为核心的独立运动。
1971年国际力量举联合会(IPF)成立后,这项运动加速走向全球,1981年首次亮相圣克拉拉世界运动会便崭露头角,如今已成为世运会的标志性项目。
本次成都世运会,力量举比赛将分为经典比赛和有装备比赛两大分项,分别于8月14日-15日、8月16日-17日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综合馆举行。两大分项将根据男女体重进一步细分为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和超重量级四个级别,共计16个小项。届时,将有128名运动员展开激烈角逐。
与举重中运动员独自挑战杠铃的模式不同,力量举的独特性体现在场地和装备。比赛需在面积最大不得超过4.0米×4.0米,最小不得低于2.5米×2.5米的防滑赛台上进行,配备杠铃、组合架等器材。更关键的是,深蹲和卧推时,赛场周围会有2至5名保护员(又称 “捕手”)随时待命,防止器械掉落受伤——这是力量举与举重最直观的区别之一。
装备的差异性进一步划分出两大分项。经典比赛中,运动员仅被允许使用无支撑性的举重服、腰带等基础装备。而在有装备比赛中,运动员则可以借助深蹲背心、卧推背心等具备弹性支撑功能的专业装备来提升表现。这种分类的形成,源于装备材料的持续升级 ,如更有粘性的魔术贴、更坚固的鞋类,以及更具弹性和支撑力的面料。基于此,国际联合会明确了这两类赛事的界限。
赛事流程同样严谨。每场比赛按深蹲、卧推、硬拉的顺序进行,每位运动员每项有3次试举机会,取最高有效成绩计入总分,总成绩相同则体重轻者排名靠前。三个项目的叠加考验,让力量举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单次爆发,更依赖三项均衡的绝对实力。
视频由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提供、图片由成都市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