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孔辉 洪观新闻记者 陈明喜 文/图)“有了政府赠送的三轮电动车,以后我就可以去摆摊卖发糕增加收入了,真是太好了!”日前,新建区就业之家暖意融融,48岁的喻小梅握着崭新的电动车钥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支持大龄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到乡镇、街道和景区景点临时摊点经营场所低成本创业,新建区人社局为32名就业困难人员免费发放总价值16万元的就业创业物资(每人5000元)。当天上午,首批10名创业者领到了量身定制的创业设备,后续还有22名创业者的创业设备将在近期发放到位。
新建区人社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伟介绍,此次帮扶的对象为江西人社一体化系统中已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符合相关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员、脱贫劳动力、连续失业6个月以上的“4050”人员等9类群体。
“有的需要三轮车开展流动经营,有的急需冰柜保鲜食材,还有的需要移动电源在街边提供理发服务。”黄伟介绍,工作人员前期通过联动民政、残联、街道社区逐一摸排,精准掌握创业需求后统一采购设备,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按照政策规定,创业者稳定经营满6个月,提交经营记录、现场照片等佐证材料,经审核通过后设备将正式归个人所有;若设备实际价值不足5000元,差额部分也将以补贴形式补足。
47岁的徐琴夫妇长期待业,一直想摆摊做水煮、油炸生意却被启动资金困住。“这辆三轮车帮我们省去了4000多元开支!”徐琴坐在崭新的电动三轮车上算起了增收账,“今后,我们计划每天都出摊,争取多赚些钱补贴家用,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在现场,许多和徐琴夫妇一样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拎包创业”的模式开启了新的生活。
“低成本创业不仅降低了试错门槛,更点燃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希望。” 黄伟表示,下一步新建区就业创业部门将持续跟踪受助人员经营情况,提供创业培训、经营指导等后续帮扶,确保小摊位成为稳定增收的“新起点”。
下一篇:读懂职普融通的“人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