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资本大支出的浪潮下,科技赛道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美国最新就业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 9 月降息的预期飙升至 90% 以上,高盛更是预测今年 9 月至 12 月将有三次降息。这一政策转向预期,正与全球科技产业的资本支出扩张形成奇妙共振。
当前全球云资本支出的增长态势,让人联想到上世纪 90 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随着 AI 大模型的快速迭代,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其资本支出同比大幅增长已成为必然。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云业务持续加码,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也在加速布局。
这种增长并非昙花一现,而是类似于 1995 年互联网浪潮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数年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经验显示,在降息周期中,科技行业往往会经历从硬件向软件服务的重心转移,这一规律在当前 AI 驱动的科技周期中同样值得关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境外股票收入缴税政策的影响逐渐显现,全球资产配置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截至 7 月 29 日,南向资金今年净买入港股已超 8400 亿港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这一数据背后,既有对港股科技股估值优势的认可,也反映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配置的趋势。
与此同时,约 60% 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计划增加对中国科技领域的配置,显示出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的信心。这种资金流动,与中美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密切相关 —— 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和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使其成为全球资本眼中的避风港。
面对即将到来的降息窗口,布局科技赛道需要把握好节奏。回顾 1995 年美联储降息周期,科技股先是经历短暂调整,随后在 1996 年再度引领市场。这一历史经验提示我们,当前科技股的短期波动可能正是布局良机。
具体而言,短期内可关注 AI 硬件相关企业,随着降息落地,软件服务类公司有望迎来更好表现,而长期来看,那些能够构建完整生态系统的科技巨头将成为最大赢家。
近期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资产重组,实则是应对这场科技军备竞赛的战略调整。企业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 AI、云计算等核心赛道,这与政策导向不谋而合。这种聚焦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随着美联储降息窗口的临近,全球流动性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叠加科技产业自身的创新周期,科技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如何在众多细分领域中找到真正的潜力股,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8月6日晚上7点,在破竹直播间,我们特意邀请了大家熟悉的吴小平老师为大家带来:
主题:全球科技资本大支出,科技赛道接下来如何走?
1、全球云资本支出同比大幅增长,未来怎么看?
2、境外买卖股票收入也要缴税,全球资产如何配置?
3、降息的时机正在临近,如何抓住布局机会?
4、大规模资产重组背后的深层考量
上一篇:涉县实施城区微更新
下一篇:河南加快培育文旅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