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朱忠鹤
78岁的孙国平长期在文物部门工作,是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里的资深专家。
孙国平对“三燕”龙城的历史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龙城作为“三燕”都城前后使用了94年。十分难得的是,龙城作为一座古城,从建成至2002年的1600多年里,城墙位置一直未变。
1975年9月,孙国平与朝阳博物馆研究人员徐基曾对朝阳古城墙做过一次深度调查。当时东城墙南段,北城墙东段与西段,西城墙北段仍有保存。城墙都是黄土夯筑,而且城墙西北角地面上还保留一处夯土建筑,俗称“城墙疙瘩”。这一次调查,他们弄清了城墙的结构、走向、位置和城门的位置、走向。
2002年至2005年,朝阳市开始进行老城区改造,省考古研究所在城西北角、北城门、东城门、城中东北部位和龙城中心略偏北位置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基本弄清了“三燕”龙城的筑城细节。
龙城城址平面略呈梯形,北宽南窄。南北长约千米,北城墙长约800米,南城墙长约600米。根据文献记载,城内设有和龙宫,和龙宫位于城内正中偏东北部,宫内有承华殿、东庠、白雀园等建筑。和龙宫弘光门与龙城南门、北门呈一条直线,亦是龙城中轴线。城内还有宗庙、官署、民居等建筑,街道纵横。宗庙在龙城西南隅。另外,在城中还有为燕王设立的一块耕地,名为“藉田”,它位于宗庙附近。
然而,随着城市改造,如此宏大、宝贵的一座魏晋时期都城遗址,其古城墙要么深埋地下、被新建的楼房压在下面,要么被拆除后永远消逝在时间长河里,这让孙国平觉得有点儿可惜。“如果能围绕古城规划出一个遗址公园,一定会更好。”孙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