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时隔仅一周,北京再次升级发布最高一级的暴雨红色预警。昨天傍晚至今天早晨,全市普降大雨,密云上甸子累计雨量更是达到大暴雨。为何今年汛期强降雨这么多?
高速公路养护人员加强巡查。
全市普降大雨
昨天午后,部分地区率先出现阵雨,雨水时断时续,但局地短时雨强较大。入夜后,北部和西部地区的降雨开始明显,雨带逐步东移,城区的雨比预计中来得迟了一些,雨量也比预报偏小。
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从昨天13时至今天7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5.6毫米,达到大雨量级;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密云上甸子,为182.8毫米,达到大暴雨量级;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平谷挂甲峪,5日4时至5时一小时降雨66.5毫米。
雨水过后,今天北京天空阴转多云,午后能见度逐渐好转,最高气温预计为30℃。今起三天京城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气温升高,没有明显降雨。气象部门提醒,由于近期雨水频繁,尤其是山区土壤已呈饱和状态,还请大家远离山区、河道等危险地带。
城区及南部降雨偏小
从降雨实况来看,这场降雨比预报来得偏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表示,根据前期的形势分析,本来预计会出现一个低涡系统,而这个系统一旦出现就会导致雨越下越大,但最后这个低涡系统并没有出现,所以导致实际降雨跟预报出现偏差。“尤其是城区及以南,包括昌平和顺义的南边,降雨主要以小到中雨为主。”张琳娜说。
在昨夜的降雨中,北部地区的密云、怀柔和平谷降雨依然较大。张琳娜表示:“北部地区降雨较大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不断有偏南气流输送,和地形相互作用导致。”
近期多高温高湿天气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表示,本轮强降雨是副高和高空槽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昨天北京仍处于副高北侧的影响,又加上高空槽系统来袭,导致了本轮强降雨。
为何今年汛期强降雨尤其多?张琳娜解释,目前本就是多雨的季节,在近期高温高湿的天气背景下,如果天气系统配合得比较好,或者副高外围水汽输送比较强,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降雨。“这种背景下,稍微有一点天气系统影响,雨就会下得比较大。”张琳娜说。本报记者 骆倩雯
保障
河道所有排河口闸门全开
本报讯(记者胡子傲 实习生牛润哲)昨天,北京排水集团按防汛一级响应应对本次降雨,本市河道所有排河口闸门全部开启。另外,17座再生水厂站自8月2日起已抽升腾容30万立方米。
排水集团252组防汛单元、3162人在基点备勤,按照“一点一策”“一桥一策”防汛抢险预案落实应急措施;17座再生水厂站已于8月2日7时开始大水量抽升,为管网腾容30万立方米。
针对本次降雨,北京排水集团对本市全部152座下凹桥、32处防汛风险点等重点地区周边的雨水口,进行排查复掏;对87座雨水泵站水泵、进退水管线、备用电源、各类监控系统进行再排查;提前放空初期池、调蓄池,完成252组防汛单元设备、车辆点检,及备品备件补充、加满发电机燃油等。
昨天,本市河道所有排河口闸门全部开启,将实时共享河道液位、闸坝信息。北京排水集团与其他单位联合做好积水联合处置及支援抢险准备,落实雨水口打捞联动及雨中扫水工作,完成所有250座地铁站的点对点对接联动,及时处置地铁站周边积滞水。
市水文总站今天3时30分发布洪水黄色预警:预计8月5日至6日潮白河流域下会断面流量将达到黄色预警级别洪水。请市民远离河道,确保自身安全。
电力装备提前部署到高风险点位
本报讯(记者李博 通讯员朱春晔)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持续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情况,优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按照“装备前置、人员前置”原则,调派325支抢修队伍2597人在全市分区驻扎,部署205台发电车、358台发电机开展紧急供电。针对本轮降雨特点,在西部、北部山区提前安排抢修队伍进驻,调集“龙吸水”排水车、水陆两栖车等抢险保供电装备,前置部署到高风险点位,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高效处置。在智能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等增加远程监控力量,缩短视频轮巡周期。
降雨期间,国网北京电力95598远程工作站人员24小时在线值守,及时响应客户诉求,确保处置高效。同时,高效应用“电网一张图”停电研判功能实时感知电网运行状态,高效辅助开展电网研判。
千余名养护人员高速公路备勤
本报讯(记者李博)负责北京24条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首发养护公司昨天提升备勤等级至一级,1000余名防汛抢险人员昨晚连夜备勤。
首发养护公司全面清点防汛应急物资与抢险设备“家底”,细致核查排水单元等关键装置并开展试运行。同时,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阎村路段,京台高速芦各庄路段,京藏高速回龙观路段,延崇高速山区路段等关键点位和风险路段周边,长臂钩机、挖掘机、装载机、大货车等大型抢险设备和物资被精准预置,确保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处置。
山区停驶公交恢复前须先验路
本报讯(记者李博)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市交通部门依据应急响应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特别是对山区公交线路要求应停尽停,恢复前必须先验路再通车。
轨道交通方面,组织地铁运营企业及时启动预警响应,降雨时各线路按“一线一策”做好行车及客运保障,遇打滑等异常情况立即处置,并重点关注短时强降雨时段的站外积水和防汛隐患点位。降雨后,通过添乘列车巡查地面及高架线路,及时处置积水等险情,同步推进排水设施清理,加快渗漏治理。
地面公交方面,重点强化山区线路安全管控,明确山区线路(含浅山区、沿河线路)应停尽停,恢复前必须先验路再通车。交通部门做好火车站及主要进出京线路的运营组织,重点监控途经京藏、京通、京开、京港澳等放射道路和快速公交3号线、4号线进城方向运营秩序,结合降雨情况调整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