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杨展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在重庆某数字基站内,实时更新的长江水域各项动态数据跨越千里山河,浮现在系统屏幕前。一名头戴安全帽的工程师认真讲解着基站在多个领域的智能运用。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的学生们紧随其后,认真倾听。
这是北理工组织的“芯青年·薪传承·新担当”实践团。今年七月下旬,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结合学校青春“大思政课”要求,奔赴重庆,开展“大国基建”专题社会实践。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构建“基地建设-产业实践-技术研讨-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育人体系,深入解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数据布局在强国建设中的战略意义,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科技报国情怀、淬炼青年领军担当。
在展厅里,实践团师生通过历史影像、动态数据和可视化平台等载体,系统学习我国通信基础设施从1G时代技术空白到5G时代全球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历程,现场体验大数据在生态保护中的高效运用。
北理工“芯青年”在数字基建一线上一堂思政课。北京理工大学供图在“数字塔”基站,实践团师生现场观摩了基站的集成边缘计算模块、不间断供电系统,并深入学习了“数字塔”如何通过物联网模式实现对无人机、电子眼和气象检测设备的实时调度与城市治理。基站与城市治理的结合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原来我们的大国基建不仅有着支撑科技强国发展的技术厚度,又有着关注社会需求的民生温度”。
据介绍,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将以红色基因为精神底色,持续深化拓展“铸芯魂·探芯情·砺芯志”系列“大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勇担时代使命,主动服务数字中国战略、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为培养更多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注入强大动能。
“我们一定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集成电路领域的所学所研应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参观结束后,一名实践团成员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