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一场聚焦“刑罚交付执行难”的检察建议公开听证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召开。公安机关、看守所与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人员围桌而坐。这场会议的缘起,是一份未能及时落地的不予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
2025年初,武昌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在开展交付执行专项清查活动中,发现罪犯何某在被依法作出不予暂予监外执行决定并移送执行后,未能及时进入执行程序。
经调查核实,2024年6月,何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而后因患病一直未被收监执行刑罚。10月30日,何某以患病为由申请暂予监外执行。法院依法委托鉴定,最终确认其疾病状况不符合保外就医的法定条件,于2025年2月20日作出不予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随后将执行文书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但直至该院开展专项清查时,收押执行环节仍处于迟滞状态。
问题出在哪儿了?检察官调查发现,问题主要在于法律文书流转与执行衔接环节不畅,存在交付不及时、收押不规范等情况。武昌区检察院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出纠正意见,督促立即将何某交付执行。6月17日,在看守所、监狱等相关监管部门协同配合下,何某被依法收监。
个案监督的背后,是检察机关对刑罚交付执行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的系统性关注。为进一步破解交付执行难题,该院将监督视角前移,于6月27日组织召开了一场公开听证会。
听证会上,检察官以何某案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数据与类案剖析,指出当前交付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同时阐明制发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参会单位围绕交付、收押、送监等重点环节展开讨论,形成共识:将以此次检察建议为契机,强化协同配合,通过建立定期会商、信息通报、联合检查等长效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交付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听证员表示:“检察机关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这是检察监督刚性和智慧的体现,也是执法司法机关共筑法治防线的生动实践。”
“监督不是零和博弈。”武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晓明表示,“打通执行堵点,需要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相向而行、协同发力。”目前,该院正持续跟踪检察建议落实情况,通过台账式监督确保整改“不悬空”、漏洞“不反弹”。今年上半年,已推动执行到位6人。
上一篇:华锦阿美业主码头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标准牵引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