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少时读《西游记》,很羡慕孙悟空翻着筋斗云去化缘,一忽儿工夫,就讨回了斋饭。不觉就心存了将来也有机会吃上一客斋饭的念头,说给父亲听,父亲只回我以后再不兴说这种话了。头回见到正宗的斋饭,是在三十年前北京法源寺大雄宝殿前。有一僧人给值班的僧人送来了一碗白米饭,外加一碗白菜豆腐。这位僧人吃得一干二净,还虔敬地致谢堂上的佛祖。
登青城山,在前山,中午时分,自上清宫、老君阁、朝阳洞等处转回,来到了全山道教宫观的核心天师洞。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极是幽静。听过往游客语,唯此处道家素宴最为正宗。想起法源寺的佛家斋饭,不由止步不前,三朋四友,决意聚此饕餮一番。
天师洞的道家宴果然别具特色,单见有些菜名,便觉是全荤的,似“白果炖鸡”“清蒸鲤鱼”“川芎肘子”等,与川菜丰富多彩的佳名有得一拼。只是这类“鸡”“鱼”,抑或“肘子”,全是由豆腐、蔬菜等食材做成的素食。
我们先点了道“红烧狮子头”,乃是用豆腐和山药煮熟后捏合成团,过油炸成金黄色,再淋上红烧汁液而成的。端上桌来,轻咬一口,外酥里嫩,让人大呼过瘾。
岂能浅尝辄止,不意各色佳肴竟点了满满一桌。
店老板兴致也上来了,说掌灶师傅的师爷当年曾给冯玉祥、于右任、张大千等名人做过菜。问现在接待过哪些名人,却笑而不答了。但这位师傅的手艺的确不错。
其实,青城山道家素宴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有助于养生。药膳养生,似乎在现代生活中极为流行,殊不知,在道家素宴中,已早有集成。道家重养生,亦是传统。似那道“红烧狮子头”,内中的山药,就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而“川芎肘子”中的川芎,则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号称青城四绝之一的“白果炖鸡”中的白果,更是养生护颜、延年益寿的佳品。只是囿于一家,秘而不宣,益增神秘罢了。
青城山的洞天乳酒及青城贡茶,也不能不提及,均属“青城四绝”。洞天乳酒俗称“茅梨酒”,以山上的猕猴桃按道家传统工艺酿造。此酒色如碧玉,浓似乳汁,醇香爽口,回味悠长。诗圣杜甫曾痛饮过,故有“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之美誉。我等本好酒,更经不住这浓郁醇厚的果味酒香诱惑,极似李白在安陆太白峰时的一杯一杯复一杯,差点就酩酊大醉。虽不忘点了壶青城贡茶,却因此没有品出至味。
初到成都,发现四川人宴席有个习惯,无论高档酒楼,还是一般餐饮,总有一道是泡菜。为何?下饭啊!此时在这道家的洞天福地,泡菜也名列青城四绝之中,不但开胃,且醒酒。这种泡菜,赵朴初食后,禁不住赋《调寄忆江南》一首:“青城好,泡菜冠全川。清脆姜芥夸一绝,芳甘乳酒比双贤。吾独取椒盘。”
将要离去时,刻意去看了看徐悲鸿所留天马图石刻。1943年夏,徐悲鸿先生来青城山写生时就住在天师洞,当年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被后人制成石刻陈列。也许刚才全心思在素宴上了,回头始见天师洞餐厅的门枋上,竟是一副郑板桥的楹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再三吟哦,正契合我当下的心境。刊刻郑板桥的对联于这青城道教开山祖师张天师修炼之地,真是恰到好处。想张天师当年在此烹茗赏景,潜心修道,所求的定是这种清静无为的境界。
熊掌和鱼不可兼得,这回在天师洞因道家素宴停留的时间过久了,五洞天、天然图画、建福宫等处还得一路下山观览,毋庸说痴想去更为清幽的后山一游了。下回再上青城山,我会用全部的精气神,领略其幽地。静坐山松下,听风一壶茶,最宜在青城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