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讯 记者蒲晓磊 7月23日至24日,民政部“何方家国: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纵横”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东泰安。20余家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行业媒体的编辑记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山东社会科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期间,采访团一行赴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明石桥、泰安古博城遗址、东平县戴村坝等具有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价值的代表性地点开展调研采访,现场感受以行政区划为依托的城市人文精神、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山东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山东注重完善相关制度,持续深化区划地名文化建设。制定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规范、《山东省老地名保护办法(试行)》,为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和老地名保护奠定政策基础。制定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指引,省市县三级联动建立地名保护名录,首批将2097个地名纳入保护名录。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政部注重推动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北京、内蒙古、辽宁、江西、四川、海南、甘肃等17个省(区、市)印发有关文件,建立联合审核机制,将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传承保护评估论证列入行政区划变更专项评估内容;上海、安徽、广西等13个省(区、市)已将500多个行政区划纳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庆、黑龙江、福建、浙江等地开设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专题馆,为公众提供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平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