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
市民王先生驾驶面包车
不慎撞上绿化带隔离桩
致车辆侧翻人员被困
目睹事故经过的徐学敏一家三口
立即停车救人,奋力打开车门
将包括两名孩子在内的被困五人
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避免了事故升级
王先生来到徐学敏家致谢。左一、左二为王先生及其家属。右一为徐学敏、右二为徐孟泽。
事后
王先生登门道谢并表示:
“您的善举,挽救了我们两个家庭。”
路遇事故
一家三口“硬核救援”
8月1日晚9时50分许,城阳区正阳西路一十字路口处突然传来“砰”的一声,一辆疾驰的面包车通过路口时不慎撞上绿化带隔离桩,导致翻车。
事故救援现场。受访者供图正在路口停车等红绿灯的徐学敏一家三口目睹了事故全过程,三人同时喊出“快报警,救人!”此刻,绿灯亮起,徐学敏的爱人李莎驾车左拐停到事故车辆前方,徐学敏立刻跳下车,回头跑向事故车辆。徐学敏的儿子徐孟泽一边拨打122报警,一边跟着父亲向前跑去。一场“硬核救援”就此开始。
徐学敏发现事故车内有人员正在挣扎着拍打车窗玻璃,而车门因碰撞已经变形,可能已无法从车辆内部打开。
“先救孩子,先救孩子!”徐学敏听到车里传来急切的呼救声,此时车头发动机位置已经开始冒烟,情况紧急。徐学敏尝试着拉后车门,第一次没拉动,第二次加力猛拉,车门打开了。徐学敏父子二人合力,先把后座上的两个六七岁的孩子救出来,再把被困的王先生等3个大人救了出来。
事故现场。受访者供图几分钟内,车内被困的5人全部脱离险境,转移到路边安全位置,等候救护车到来。其间,有多名热心市民也停下车辆伸出援手。
经初步查看,5人中只有一个孩子的胳膊脱臼,其余4人并无大碍。不久,救护车到来,徐学敏一家把王先生等5人送上救护车后才离开现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莎回忆当时情况,依然感到惊心:“当时车流量还不小,他们父子二人冲上前后,我停稳车,赶紧追了上去,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生怕发生二次事故。”李莎告诉记者,她跑到事故车前方,向驶来的车辆挥手,示意前方事故,减速慢行。
登门致谢
“您挽救了两个家庭”
晚上12时多,徐学敏接到王先生打来的致谢电话,王先生表示他们5人都没有因事故造成受伤,只是两个孩子受到了惊吓。
8月2日,王先生又亲自来到徐学敏家致谢,他对徐学敏表示:“您的善举,挽救了我们两个家庭。”
王先生向徐孟泽表示感谢。王先生向记者讲述起当时那惊心动魄的几分钟:“8月1日晚上,我开车带着我妹妹一家出去玩,大家玩得很开心,回来的路上可能车开得快了一点,当时下小雨视线不好,加上对这里路况不熟,经过路口时,不慎把车开上了绿化带,导致翻车。车里还有两个孩子,万一出点差池,我们这两个家庭可咋办?多亏徐大哥及时出手。”
“恢复清醒后,我发现自己已是‘倒立’了。发觉翻车后,我立刻担心车辆会不会燃烧,便赶紧用脚跺车门和车玻璃,但根本使不上劲。从事发到车门被打开这两三分钟,我感到十分无助,真是‘最黑暗’的时刻!”王先生说,他被困在车内刚回过神来,准备找手机打电话时,发觉车外有人在靠近,在用力拽门,“我们呼喊,先救孩子,生怕车辆发生燃烧。还好,徐大哥拽开了车门,从车中把我们全都拉了出来。”
据王先生介绍,8月2日经鉴定,车辆已经报废,可见当时撞击的剧烈程度。
事后回忆
父子二人都是暖男
李莎向记者回忆这场“急速救援”时,对儿子徐孟泽竖起了大拇指:“是徐孟泽指挥了这场救援。当时他坐在副驾驶上,第一时间看到事故,让我赶快左拐到事故车前安全位置,他则拨打122和120,帮父亲把车内5人转移到安全位置,他还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个孩子可能是胳膊脱臼。”
徐孟泽是青岛一中的准高一新生。因做好事上报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李莎告诉记者:“孩子有时看到路边卖菜的老人摊上还剩一点菜,他就会掏钱把菜全部买下,以帮助老人。学业之余,他还特别喜欢参加野外拓展活动,这让他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能够临危不乱。”
徐孟泽写给弟弟妹妹的卡片。李莎的爱人徐学敏更是一个“热心肠”,李莎说:“只要遇到堵车,只要不是他开车,他一定下车疏导交通。‘大哥你让一步,小伙你上前一点’,就这样来来回回多劝几句,往往一个堵成‘疙瘩’的路口就解开了。”
在8月1日夜间的救援中,徐孟泽发现两个孩子受到过度惊吓闭口不言,为此,他特意挑选了手动拼装的地球仪作为礼物,托王先生转交给两个孩子,以安抚他们的情绪。
转发!为“热心肠”点赞!
摄影 | 青报全媒体记者 陈小川
编辑 | 赵彤 校对 | 忠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