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木双
8月3日,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主论坛上,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舟深入探讨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路径与服务人类的未来前景。他表示,尽管具身智能机器人整体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已从实验室阶段逐步迈向商业化应用;而人形机器人作为理想应用形态,其大规模普及仍需技术突破与时间积累。
王启舟介绍,具身智能机器人形态多样,其中四足机器人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在巡检、消防及高危场景替代人力等领域实现全自主应用,并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是近两年新兴领域,虽能完成导览、展厅讲解及基础商业服务等简单任务,但其智能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复杂功能尚需技术迭代。
他指出,我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位居全球前列,凭借制造业与场景应用优势,在销量及产品性能等方面领先。技术层面已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化智能升级,通过多场景数据采集与验证,整体步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针对大众关注的普及时间表,王启舟援引国内专家观点称,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等封闭场景的批量应用预计需3至5年,而进入家庭场景可能需10年或更久。这一进程不仅依赖技术突破,还需提升安全性能及完善管控体系。
王启舟强调,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理想形态,但当前应聚焦于机器人实际价值的逐步释放。“无论是四足机器人的场景替代,还是人形机器人的服务尝试,均为实现终极目标的重要探索。”
此外,他提到宇树科技团队以年轻化为特点,管理层平均年龄约26至27岁。年轻的团队结构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活力,助力企业在机器人赛道深耕,推动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