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吴成瑶 徐欢
7月29日早上8点,热浪在农田翻滚,苏垦农发云台分公司普山大队大队长王飞正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里检查作物长势。豆大的汗珠从他的下巴砸落土地:“高温天病虫害易发,苗情一天一个样,必须盯紧了。现在少看一株苗,秋收就可能少一捧粮。”
正值夏管关键期,连云港云台农场1.2万亩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和0.6万亩水稻长势喜人。王飞管理着4350多亩地,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块田的墒情、肥效和虫害数据。
“这几块地浇透了,可以转场下一拨了。”高温炙烤中,王飞对灌溉技术的要求愈发严苛。前段时期雨水稀缺,田间旱情渐显,恰逢玉米进入需水高峰期,及时灌溉非常重要。
一块田的灌溉刚收尾,他又转战另一块田,弯腰查看土壤墒情,俯身观察玉米叶片舒展度。一个上午奔波下来,王飞全身都已被汗水浸透,但他顾不上擦汗,又忙着协调下一片田的灌溉安排。
在查看灌溉情况的同时,王飞始终留意着田间病虫害发生态势与作物长势。为了掌握农田的第一手情况,每天两万多步的巡查是常态,身上的衣服在“湿—干—湿”的循环中反复。
下午6时许,王飞去田里进行杀虫防病作业,站在田边,看着无人机植保作业时说:“高温下药液挥发快,为达到最佳作业效果,我们选择下午6点后进行植保作业,作业时一定要用足水量,控制好作业速度。”
“庄稼不会说话,但每片叶子都在回应你的付出。”傍晚的田埂上,王飞拧开矿泉水,大口地喝着。在云台的田间地头,还有一群像他一样的人,他们穿梭在田间,用日均万步的巡查,确保农作物“喝饱水”“吃够肥”,守护着每一株幼苗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