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在张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在吊装最后一节钢混组合梁。
图①、图③: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图②:新华社 图
三湘都市报8月3日讯 今天,怀化市沅陵县清浪乡,湖南在建跨度最大的悬索桥——张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桥成功合龙。
洞庭溪沅水特大桥是国家高速路网纵向主干线G59呼北高速张家界至官庄段控制性工程之一,位于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跨越沅水下游五强溪水库。
大桥全长1707米,主桥为800米单跨悬索桥,被称为湖南第二座矮寨大桥,其合龙比预期提前2个月,为2026年张官高速通车按下“快进键”。届时,沅陵官庄到张家界市的车程将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
记者在合龙现场看到,钢梁对接的瞬间,有着20多年测量经验的老师傅操作0.5秒级测量机器人,同步进行精度检测——结果显示,合龙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这套“北斗+全智能缆索吊”系统是大桥精准合龙的秘密武器。传统6台卷扬机需20人操作,现在1人在控制室就能搞定。北斗卫星实时监测索力、温湿度、高差等数据,配合视频AI纠偏,让200多吨重的钢梁吊装误差不超过一粒米的厚度。
全桥重达64万吨,挑起重任的是两根牵引于两岸索塔的主缆。“主缆就是大桥的生命线。”工程师熊飞翔告诉记者,一根主缆重达3500多吨,由127根索股精密编织而成,每根索股又包含127根高强度镀锌钢丝,总钢丝数达16129根。
大桥南北岸地形起伏较大,五强溪水库水深达85米,施工难度很大。更难的是,项目建材体量庞大,包括砂石20多万立方米、钢筋钢材3万多吨。而清浪乡位于沅水边,水运要过三级船闸,陆上交通仅有一条宽度2.5米的乡道。
建设过程中,所有建材不得不水陆并进——陆运要闯38道“回头弯”,部分乡道坡度达30%;水运更波折,12米宽的钢梁被船闸“卡脖子”,只能拆成零件运到工地再组装。最终,9000吨主梁钢材“化整为零”,在水陆联运中完成了一场“钢铁马拉松”。“在库区建桥,难度堪比当年修矮寨大桥!”洞庭溪沅水特大桥项目经理苏巧江感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通讯员 石伟林 邓艳
链接
预留观景平台,方便打卡“湖南千岛湖”
五强溪库区风景如画,是湖南现有国家级湿地公园中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在这里施工,环保要求极为严格。项目部专门成立“环保突击队”,在工地设置三级沉淀池,所有施工废水净化处理;噪声敏感时段改用低噪音设备。
“我们在大桥两侧预留了4个观景平台。”苏巧江透露,未来通车后,游客可以在特定位置停车观赏“湖南千岛湖”的美景。夜幕降临时,大桥的轮廓灯将采用柔和的暖色调,避免对库区鸟类造成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