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称中国、印度等国博士生人数“过剩”,是这样吗?
创始人
2025-08-03 22:13:10
0

最近,《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将“博士生是否过剩”的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文章指出,全球博士生数量远超学术岗位供给,中国、印度等国的博士生人数更是出现“过剩”,但许多高校并未让博士生做好从事学术圈外工作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议题在国内舆论场持续发酵,但讨论的焦点逐渐偏离核心。部分媒体转载时,仅大肆渲染“博士生太多”“学术圈挤爆”等吸睛表述,并未深究其背后的事实。更有甚者,衍生出诸如“高学历泡沫”“博士生培养是数字游戏”“博士失业危机”等催生焦虑和负面情绪的文章。

中国博士生真的“过剩”了吗?这一问题近年来争论不休,答案似乎始终在两组数据间“拉锯”。

一组数据凸显规模扩张:2000年至2024年,中国在读博士生从6.73万一路攀升至60余万,20余年间增幅近10倍,叠加“论文压力大”“延毕率攀升”“毕业后高学低就、大材小用”等现象,让“学历通胀”的焦虑持续发酵。

另一组数据则突出国际差距:中国每万人中仅有7~8名博士,博士占比尚不足总人口的1%,远低于欧美1%~5%的水平,且在全球博士占比排名中,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甚至未入前十。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博士生扩招的趋势还会持续。

两组数据背后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博士教育的本质能否仅用“总量多寡”来衡量。当我们反复纠结于60万博士生是否过多时,是否应该反思:为何芯片、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等“卡脖子”关键领域在喊人才荒?为何一些龙头制造企业开出巨额年薪,却招不到能破解生产线精密控制难题的博士?

种种现象表明,所谓的“数量过剩”,实际上是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断链”反应。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包括行业高校在内的许多大学,评价体系均围绕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学术指标展开。同时,博士生往往被当作未来学术界的“接班人”培养。这种单一目标导向使得博士生培养逐渐沦为“论文生产线”,忽视了产业界对高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所言:“博士生‘僧多粥少’的焦虑,是我们给的‘粥’种类太少。”

为打破“学术独木桥”困局,让博士就业不再只盯着高校教职,近年来政策层面已作出调整。2020年以来,相关政策反复强调“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培养一批厚基础、实战型、能集中解决企业最急迫技术难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工程学科为例,自2022年起,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已三度扩展,清北浙交等32所高校、航天科工等8家企业入选。

不过,博士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断链”,绝非单一环节偏差,相关修复尚需打通评价体系、企业生态、社会认知等不同环节的系统性梗阻。

首先,培养和评价体系的学术惯性尚需打破。尽管政策已明确倡导通过多元赛道扩大专业博士招生,但一些高校的评价机制仍延续“唯论文”导向,导师和博士生的精力仍大量消耗在发论文、争项目的单一赛道,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一些专业博士在转型过程中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既缺乏行业经验,又无法在学术圈立足。甚至有人调侃,博士培养变成了一种生产高文凭的产业,半数博士生只是拥有一张证书而已,未能真正掌握与之匹配的能力。

其次,企业引才、用才的生态短板尚需补齐。当前,许多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难以提供充分释放博士价值的优质岗位。部分企业存在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创新文化贫瘠、难以包容失败、激励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引才难、留才难。在这一方面,企业除弥补自身生态短板外,可借鉴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经验,400多个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由企业提出技术难题,高校组织研究生团队攻关,从而联合培养真正具备产业视野和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在其毕业后“接住”这些高端人才。

最后,社会认知的刻板印象尚待更新。当博士跑外卖、做中介、当中学老师、到街道办谋职等选择成为舆论热点时,背后是社会对博士职业发展路径的刻板认知。打破这种思维定式,需要营造更加多元、包容的社会认知环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破解博士生培养的“断链”难题,须跳出“数量论”的陷阱,构建政策、教育、产业、社会协同发力的生态体系。具体而言,政策端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对急需领域的前瞻性支持,搭建高效的产教研对接平台;教育端变革评价“指挥棒”,将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攻克产业技术难题置于与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同等地位,将产业项目深度融入专业博士生培养全链条;产业端则需企业与人才的双向托举,企业主动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用“真问题”锻造专业人才,用优秀人才加速企业升级;社会端则需更加包容,对人才流动的认识更加理性、客观。

对个体而言,追求更高学历是基本权利。诚然,博士多了,学业和求职竞争愈发激烈。博士学位,拿还是不拿?走学术路线,还是专业路线?面对选择,关键是不被潮流所裹挟,认清自己的目标与兴趣,方能少走弯路。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冯丽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5.8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17日06时38分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南纬1.40度,东经120.80度)...
从心所欲:写在一本新书的扉页上 (来源:上观新闻)在病房里度过了差不多两个月的光景,心情黯然。今天竟有朋自远方来,贵州诗人李勇给我带...
嘉警小记者暑期体验活动 绘就... (来源:南湖晚报)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居郦 卢杰  亲爱的小记者们!想不想在这个暑假化身正...
“体重管理”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来源:嘉兴日报)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王一堡  本报讯 日前,在嘉善县魏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
四川大竹县发生3.3级地震,震... 转自:中安在线速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17日3时30分在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发生3.3级地...
高温+暴雨+强对流三预警齐发 ... 中央气象台8月17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暴雨蓝色、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详情如下:高温黄色预警:预...
文质彬彬·每日好词语|四海之内... 全天下的人都亲如兄弟。也说“四海皆兄弟”。“四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居...
本市推出十条“漫步北京·追光夜... (来源:千龙网)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漫步北京·追光夜游”十大主题线路,涵盖光影打卡地、夜间文...
青岛今天多云间阴有阵雨或雷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7日讯 观海新闻自@青岛气象获悉,青岛市气象台17日06时发布:【青岛市区...
小污染造成大危害!警惕AI数据...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蓬勃发展,各类AI工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助手,不知不觉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