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模式开启
“带娃难” 成了不少职工家庭心头事
别担心
各地工会早已备好 “暑期托管大礼包”
无论是让孩子们体验非遗魅力
化身“生物小博士”
还是进行油脉寻踪
……
这些充满巧思的安排
都让假期变得有声有色
一场场充满温度的托管服务正在进行
工会 “帮带娃”
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成长
更让职工们安心上班
这个夏天,温暖与收获同行
湖北:荆楚大地上的研学之旅
近日,湖北机场集团第四期“空港爱心托管班”热闹开班。开班首日,孩子们化身小小才艺家,踊跃站上舞台自我介绍,灵动的舞蹈、刚劲的武术、声情并茂的朗诵轮番上演,教室里掌声阵阵。
今年暑假,为帮助破解职工家庭“带娃难”问题,湖北省各地、各单位工会精准发力,纷纷启动职工子女爱心托管服务,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成长。
湖北机场集团联合商旅公司策划“筑梦蓝天,童行荆楚”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在展示中心开启奇妙探索。穿越“时空隧道”时,湖北机场的发展变迁与航空器的百年历史在眼前徐徐展开;“飞越湖北”5D影片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穿梭于荆楚大地的山水之间……
在长航局机关工会联合机关事务中心主办的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里,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小老师”,耐心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课堂之外,丰富的兴趣拓展课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国网随州供电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研学活动,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在行走中触摸世界:在黄鹤楼,孩子们指尖划过千年砖墙,聆听历史故事,感受荆楚文化的厚重;在武汉大学,漫步校园欣赏建筑之美,沉浸式体验大学氛围,悄悄种下“名校梦”的种子;在科技馆,磁力实验的奇妙、机器人表演的精彩,点燃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在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的寒光、曾侯乙编钟的古韵,让孩子们与历史对话……这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脉络、探索科技奥秘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增长见闻,让暑假成为一段满载收获的成长旅程。
福建:68名职工子女的暑期“工会记忆”
“天热记得多喝水,你们姐弟俩要互相照顾。”7月29日清晨,在福建省厦门市工会夏令营出发集合点,申通快递后勤职工朱香辰拉着即将启程的一双儿女细细叮嘱,话语中满是不舍与关切。
对于老家在三明的这对双职工家庭来说,这是第一次孩子离家参加集体活动。往年的暑假,他们有时在三明度过,更多时候则因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独自在家写作业,等待忙碌的父母下班点的外卖。而今年暑假,一个充满新奇与期待的工会夏令营为68个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夏天。
参观厦门总工会旧址,触摸工运历史脉络;走进集美学村、参观陈嘉庚故居,深刻感悟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深厚的家国情怀;亲手体验线装书装订、巧制传统香囊,在非遗传统文化中感受匠心魅力;探索科技馆的奥秘,激发对未来的好奇与想象……厦门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追寻历史足迹到体验非遗文化,从探索科技前沿到享受艺术欢乐,精心设计的“入营”安排力求让工会定制的这段旅程成为职工子女们成长道路上珍贵的印记。
今年,为丰富职工子女的暑假生活,缓解像朱香辰这样的双职工家庭暑期子女“看护难”问题,福建工会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组织1800名职工子女参加工会夏令营,力求以这项“工益服务”为职工家庭的幸福感加分。
福建工会夏令营面向10~15岁的职工子女开放,对象主要包括烈士(含因公牺牲职工)子女、困难职工子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农民工子女、少数民族职工子女等5类群体。夏令营期间,各级工会为职工子女提供爱国、劳动、励志、科普、健康等主题的研学课程,搭建探索世界、挑战自我、结交朋友的平台,为职工子女带来一段暖心的“工会记忆”。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从田间到实验室的暑期新体验
在小米工会“好好吃工社”农场里,十几名儿童正蹲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埋进土壤。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与沾满泥土的小手,构成一幅劳动画卷。这正是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工会打造“自然体验—科技认知—文化浸润”三维服务体系下职工子女暑期服务的一个场景。
为精准回应职工“看护难”诉求,贝壳工会于今年8月开展“暑期托管班”,开设“贝壳手工”“艺术创作”等主题课程,托管班服务全时段覆盖职工工作时间,提供“同餐同往返”便利,切实解决暑期职工子女看护难题。
如何让孩子们“有所托”也“有所获”?完美世界工会以自然生态研学融合跨学科美育实践,让孩子在自然课堂中不仅收获生态知识、提升审美素养,更培养了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意识。
小米工会在暑期非遗摄影创作营中精心设计了剪纸、石雕制作等传统非遗课程,并用相机记录下创作过程。通过“非遗+摄影”的形式,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奥运精神体验营”,8岁学员禾禾兴奋地说:“我最喜欢滑雪,虽然摔了好几次,但教练说运动员都是这样练出来的。”
网易集团为孩子们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知识乐园”。科学实验室课堂上,孩子们围在实验台前,认真观察爬行动物的鳞片纹路;隔壁教室的幼龄儿童化身“生物学小博士”,专注地给“微型农场”里的幼苗测量生长数据;在“TED英语小演讲家”工作坊,孩子们锻炼着自信表达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从简单的看护服务到丰富的研学成长营,北京中关村科学城非公科技企业的服务升级,既充分发挥区域内的科技、文化资源,也为工会服务模式创新提供鲜活案例。
青岛崂山:产业园有了“同楼看护”托管班
“以前暑假最头疼的就是孩子没人管,现在‘同楼看护’暑期托管班就在产业园,我通过手机或者午休间隙就能看到孩子的动态,真的太省心了!”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职工王先生说。
“同楼看护”暑期托管班由崂山区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楼宇党委联合崂山区总工会、团区委推出。这一举措精准对接职工服务需求,实现上班带娃两不误。
与传统社区托管不同,“同楼看护”暑期托管班通过购买专业服务,将托管场所设置在职工工作的楼宇内,免费为职工子女提供托管服务,让职工在上班时“顺路送娃”,工作间隙“随时看娃”,下班“同楼接娃”,解决了暑期“孩子谁来看、接送怎么办”的难题。
托管班于7月7日开班,持续到8月22日,目前已吸引30多个职工家庭报名。值得一提的是,托管班不仅配备专业师资辅导作业,还结合园区特色设计出创意桌牌DIY、安全知识互动游戏等特色活动。为增强亲子互动,主办方还特别策划“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托管服务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据悉,主办方还建立反馈机制,收集职工家庭建议,根据首期运营情况实时优化服务内容。同时积极联系教育机构、文化场馆,链接更多资源,引入更专业的师资和更丰富的活动资源,让更多双职工家庭享受到“上班即托管”的便利,实现“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成都青羊区:萌娃沉浸式体验千年非遗传承
“谁能举手回答成都非遗的四大‘名旦’有哪些吗”“‘百里千刀一斤漆’,一个漆碗就需要近30道工序”……7月29日,成都市漆器工艺厂迎来“萌娃”探访,在非遗传承人、工匠老师的带领下,深度参观并了解漆器工艺、感受千年漆器魅力。
进入暑期以来,成都青羊区总工会以“‘工’育新苗 ‘慧’护童行”为主题,首次聚焦川菜、漆艺等非遗文化开展职工子女研学活动。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成都漆艺发轫于商周,兴盛于春秋、汉唐,绵延至两宋、明清,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活动当天,参与研学活动的职工子女们在工匠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完成了漆珠和漆扇等工艺品制作,还通过劳模工匠大讲堂深度了解了中国漆文化,收获满满。
“很感谢工会组织这样的研学活动!”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青羊工匠张小波称,非遗技艺需要接续传承,期待越来越多青少年群体关注非遗文化。
此次活动是该区2025年度匠心传承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通过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榜样引领作用,让职工子女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在丰富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模、工匠等职工子女暑期课余生活的同时,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青海油田:高原“油娃”油脉寻踪
近日,“油脉寻踪 青衿筑梦”青海油田2025年“油娃”暑期“油”滋“油”味活动启程。在青海油田工会组织下,来自青海油田各中小学的32名学生,在10名后勤保障人员的陪伴下,乘车从青海油田敦煌生活基地出发,前往柴达木盆地油田老工业基地、原油生产一线,开启一场参观学习之旅。
车窗外,漫天黄沙与绵延雪山交相辉映。走进冷湖基地,“油娃”们在残垣断壁间辨认着墙上模糊不清的标语。在冷湖公墓前,“油娃”们身着统一红色工衣肃立默哀,向石油英烈敬献鲜花。
来到了油砂山露头,这里是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的起点。“油娃”们用地质锤敲开岩石,轻嗅岩缝渗出的“油香”,珍藏敲下的碎屑。在尕斯库勒油田的发现井跃参1井,“油娃”们聆听功勋井的历史;站在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井——狮20井旁感叹父辈挑战极限的豪迈气概。黄群青创工作室和青工创新技能孵化基地的机器工具和VR眼镜,点燃了“油娃”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瀚海游苑,“油娃”们与父母一同进行“抢板子”“看图猜词”等亲子游戏,欢笑声中增进了亲情。绘画活动中,“油娃”们用稚嫩的画笔绘出爸爸妈妈的工作场景。笔下的抽油机、戈壁滩和石油人的坚实身影,都凝聚着他们对父母坚守高原、奉献能源的真切体会。
作者 | 张翀 李润钊 赖志凯 杨明清 张嫱 李娜 邢生祥
编辑 | 陈晓燕 徐新星 实习生 孙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