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自珍
7月15日,位于北川青唐城康养避暑小镇的“晋家湾村土火锅”烟火升腾,食客盈门。锅中翻滚的不只是麻辣鲜香,更是一名“90后”村党支部书记在乡村热土的理想与实践。
33岁的张洪建是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晋家湾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晋家湾村土火锅”店、“晋晋有味”美食加工坊、草莓采摘园、康养民宿的策划者与带头人。
2017年秋天,张洪建接到时任晋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打来的电话:“会计年纪大了,你回来吧,村里需要你。”彼时,毕业于土木工程的张洪建已在外闯荡多年。
回不回?他心里反复权衡。最终,奶奶的一番话打动了他,“你有本事了,就该回来,为家乡干点事。”张洪建回来了,也留下了,扎根在这片熟悉的土地。
开始,他接手村里的会计工作,默默做事、踏实干活。3年后,他脱颖而出,成为晋家湾村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
“刚上任那会儿,真难!”回忆起2021年换届后的日子,张洪建记忆犹新。“这个娃娃行不行?”“太年轻不懂事”……这样的质疑声不断,他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但张洪建没退缩,靠着一股子犟劲和专业的“土建知识”,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打动了村民的心。
村里自来水管网老化,他就跟施工队反复现场勘查,一节节改;老村天然气没通,他带着图纸一家家解释政策;哪家房子墙裂了,找他看看;哪户家门口排水不畅,他背着铁锹去;外墙保温、道路维修、雨水沟修建……他能干的都干了。“我是土木专业的,咱看个房、量个坡,还真对口。”张洪建笑着说。
如今的晋家湾村村道两旁,新铺的水泥路光亮平整。田地边,是一座座草莓温室大棚。但是张洪建依然有着“操不完的心”:村民闲置的院子怎么办?改建成康养民宿;豆腐、米粉这些小加工厂如何销售?建个直播间,上抖音、上美团;村里的妇女怎么就业?在家帮加工坊做配餐、打包。
“书记,你来评评理。”“书记,这墙裂了咋办?”……张洪建很忙,但每次有人找他,总能看到他匆匆赶来。
“他做事有公心,又不推脱,谁不服?”村民晋仁月说。在他的带动下,晋家湾的精神文明建设风生水起。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层出不穷,村民之间比干劲、比贡献,乡风焕然一新。
如果说“土建”让他用真心打开村民的心扉,那么“土火锅”则让他让全村老少精神振奋。
村里的“土火锅美食节”办了十几年,在外面也有些名气。张洪建回村后,看准这块“热锅上的宝藏”,他决心把这个短期节日,做成一条长久的路。他成立“晋晋有味”加工坊,统一采购调料、食材、锅具,把“土火锅”从大院搬上餐桌,再从节会推向市场。
今年“五一”假期,晋家湾村在城北区北川青唐城康养避暑小镇开出第一家“晋家湾土火锅”店。
“他白天看材料,晚上守工地,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村妇联主任付彦顺回忆。从装修到宣传、从选址到开张,仅仅花了一个月。开张两个月土火锅店净盈利2万元,村民跟着干得劲头更足了。
“我以前在城里的市场扫地,现在就在火锅店备菜,离家近、不辛苦,一个月还有三千元。”村民史海玲说:“张书记给咱们带了条挣钱的道儿!”
夕阳洒在晋家湾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张洪建坐在长廊上,打开手机,查看着土火锅店营业额。“咱干的不是一个饭店,是一个村子的希望。”
如今的晋家湾,既有花园式的生态美,又有土火锅的烟火气。村里人说:“书记年轻,但主意正,肯出力。” 他语气不大,却掷地有声。
用实干赢得信任,用点子盘活产业,用热情点燃希望……这是一个普通青年与一方热土的双向奔赴。张洪建说他很开心,将青春扎进了家乡的土壤,在晋家湾的烟火气中开出乡村振兴的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