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咸阳发布
夏季持续高温,暑假期间人员出行增多。居民居家外出时注意预防感染性腹泻、蚊媒传染病、高温中暑。八月还要防范洪涝灾害后的公共卫生风险和猴痘。咸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注意: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夏季是高发季节。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重者一天内腹泻可达几十次,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不同症状或体征。
市民应做到不喝生水,食用烧熟煮透食品,不吃不洁、变质腐败食品。若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中暑
8月正值盛夏,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与个体健康状况、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在高温天气里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1、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通过戴太阳镜、遮阳帽、打遮阳伞等方式防暑,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丸、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等。
2、夏季尽可能避开上午10点-下午4点阳光最强烈的时段外出。日常要注意多饮水,并摄入足够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风扇及空调直吹。
3、根据不同种类高温作业的要求,用人单位要为高温作业劳动者配备防护面罩、工作帽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为高温作业劳动者发放耐热保健饮料。
4、一旦出现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出现昏迷、高热、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洪涝灾害
根据天气预报,8月咸阳预计11天有降雨,在预防中暑的同时也不能放松防范洪涝灾害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短时强降水可能导致城市低洼处、部分道路和住宅小区出现淹积水,在山区可能引发洪水,导致传染病暴发风险增加。发生洪涝灾害后需注意:
1、不喝生水,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
3、发生灾情的地区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杀灭蚊蝇,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4、接触污水后一定要及时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蚊媒传染病
8月蚊虫活动活跃,蚊媒传染病的感染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如乙脑、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疟疾等疾病。预防蚊媒传染病重点在于防蚊灭蚊。
1、环境治理
通过及时清理居所附近的垃圾,将房前屋后可能积存雨水的缸、桶、坛、罐等器皿彻底清除、倒扣、加盖,填塞可能积水的树洞、石穴、坑洼,对水培植物要勤换水,及时清除花盆接水盘的积水等措施可防止蚊虫产卵,以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对猪圈等场所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及蚊虫消杀也十分重要。
2、预防蚊虫叮咬
个人要加强自身保护,尽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虫多的地方停留,居家可通过使用纱窗、纱帘、蚊帐、蚊香、电蚊拍、灭蚊灯防蚊,外出可以喷涂使用驱蚊剂、穿长袖长裤及浅颜色的衣服等方法避免被蚊虫叮咬。电蚊拍和防蚊喷雾不要同时使用。
3、接种疫苗
接种乙脑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接种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儿童和有需要的成人均可接种。
4、关注流行区疫情
暑假期间人员长距离出行增多,如果计划前往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及国内有本地疫情的地区,出行前需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回国后两周内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发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2022年5月开始猴痘在全球蔓延,近期我国多地区报告猴痘病例。
虽然猴痘患者通常在病毒感染2-4周后即可自行痊愈,但部分人群因感染期间造成多器官损伤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增强安全意识、科学防护势在必行。市民需要注意:
1、熟知猴痘感染引发的主要症状和预防要点;实时了解全国、全球猴痘疫情发展情况及风险地区;
2、避免前往风险地区旅行;避免与来自风险地区的人员亲密接触、共用物品(衣物、寝具、个人卫生用品等);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的野生动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