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针对近期天津市部分地区的极端天气考验,天津农商银行迅速启动灾害预警机制,周密部署防汛调度工作,联动政府、社会组织形成服务网络,全力保障金融服务,将关怀送达抗洪前线与受灾群众身边。
据统计,天津农商银行蓟州下营支行仅7月30日一天已处理兑换水泡残损币12万元,为客户更换被洪水损毁的存单存折10张。
7月30日清晨,天津农商银行蓟州下营支行的门前已排起长队。距7月28日特大山洪突袭仅2天,刚刚从安置点返回家中的村民早早来到网点,不少人手里攥着用塑料袋装着的“特殊物件”——被洪水浸泡了的钞票。村民李然丽递来的袋子,里面的钞票上还裹着泥沙,有的粘连成块。李然丽红着眼圈说:“辛辛苦苦攒的钱,柜子被冲倒时全泡了水,这可怎么办啊?”天津农商银行蓟州下营支行柜台后支起临时工作台,工作人员张海滨像修复老物件般,轻轻剥离粘连的纸币,拂去表面的淤泥,经初步处理后,逐张辨别真伪、清点数量,准确记录数额,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
面对特殊而迫切的需求,天津农商银行蓟州下营支行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并抽调5名业务骨干组成“救灾服务小组”。部分村民带来的钞票散发着潮湿的霉味,工作人员分批次用吸水纸按压吸干水分;有村民的零钱混在污泥里,银行工作人员趴在桌上一张张分拣;有的百元钞票部分残缺,工作人员就仔细比对防伪标识,确认后按标准认真兑换。“这些钱背后是乡亲们的血汗,多一分细心,就能让他们少一分损失。”正在处理“泡水钱”的工作人员黄彩侠说。
7月30日傍晚,当最后一位客户离开时,距离网点正常关门时间已过去了2个小时。接下来,天津农商银行还将与基层村委会紧密配合,详细了解居民灾后现金服务需求,通过集中收兑、上门服务等举措,为受灾百姓守好“钱袋子”。(经济日报记者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