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媛媛 实习生叶明学)8月1日,记者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广西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当前正值暑期,跨省、跨境旅游人数增加,卫生部门提醒,市民需提高警惕,及时做好蚊媒、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目前我区正通过多举措强化暑期传染病防控,积极应对高温洪涝健康风险。
受汛期及高温天气双重影响,当前蚊虫进入繁殖高峰期,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因国内和国外输入病例引起本地续发传播的风险较高。但市民不必恐慌,广西目前还没有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该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如果有流行地区的旅居史,并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市民要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前往医院途中要做好个人防蚊措施,避免再传播给其他人,就诊时主动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如果居住或工作地点周边出现病例时,市民应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检验检测等工作,共同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同时,专家提醒,预防蚊媒传染病还需做到“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当前正处在防汛关键期,洪涝灾害发生后食品和饮水安全保障难度加大,灾区人群接触疫水及变质食物的风险上升,需要防范因水源污染引发的伤寒、甲肝,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同时还要防范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
专家提醒,自身健康防护要做好“三管一灭”:管好水源,喝烧开的水;管好食物,不吃水淹、变质食品;管好粪便,避免污染环境;清除积水、堵塞鼠洞,消灭蚊子、蟑螂、老鼠。
夏季高温、高湿,给微生物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食品更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在制作食物过程中应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即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此外,误食有毒植物、毒蘑菇的风险升高,对不认识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应做到不采、不买、不吃。
此外,专家提醒,暑期学校及托幼机构放假,儿童聚集性活动减少,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相应降低,但开学后逐步进入秋季流行小高峰期,需提前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