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芝堂(维权))
转自:九芝堂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容易耗气损津,也易受暑湿邪气侵袭。遵循“三宜三不宜”的养生原则,有助于安然度夏,保持健康。
三招必学!
宜清心养心
《黄帝内经》中说:“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
夏季正是养心的好时机。一方面,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如果心不好,就会累及脾、肺、肾、肝等其他脏腑。另一方面,心主神明,管理思维和意识,对人的睡眠、发育、工作学习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适当吃些红色食物,如红枣、红豆、番茄;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有助于清心火、养心血。
宜健脾祛湿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季就像蒸桑拿一样,高温炎热,暑气咄咄,暑多夹湿,暑湿之邪无处不在,脾胃气虚者更易被暑湿之邪侵袭,最常见的就是发热、恶寒、腹泻、呕吐、食欲不佳。那么,如何防治暑湿之邪呢?
日常饮食应注意清淡爽口,并适当除湿。冬瓜、番茄、百合、藕、白萝卜等都是不错的食材。
宜生津补液
津液,用大白话说就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如:唾液、汗液、关节液、胃肠液等),它像润滑油滋润我们的皮肤、口鼻;像营养液濡养脏腑、筋骨。
夏天本就容易“伤津”❗
🔹高温出汗是最主要的原因,津液随汗狂流失。
🔹阳气在浮体表,内里(脾胃)虚,喝进去的水难转化成“津”。
🔹贪凉再伤了脾胃阳气,水反变成“湿”困在体内,反而越喝越渴、身体困重。
三坑注意!
不宜急躁
夏季气候由温转热,常使人心情烦躁,夜不安寐。《黄帝内经》对此提出了“无厌于日,使志毋怒"的养生要求,意思是说不要厌恶这长日酷热,不要急躁发怒,必须心平气和,乐观愉快,顺其自然。患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人群尤需如此。
不宜降温过度
室内使用空调温度宜控制在26℃~28℃左右(低于室外温度5℃左右即可),并须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使用台式电扇时不宜将电风直接吹在身上或头面部位,以免发生空调病和面瘫。
不宜吃冰镇食品
高温季节,消耗人体阴液,易于中暑。加之阴雨天气较多,空气中的湿度大,暑故日常饮食宜清淡爽口,并适当摄入除湿之品,如冬多挟湿,容易发生胃肠疾病。瓜、海带、番茄、金针菜、黑木耳、百合、藕、绿豆、淡菜°、扁豆、慧苡仁、白萝卜等。过于寒凉的冰镇食品如冰激凌、冰啤酒、冰西瓜等皆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