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寄达,考生们即将迈入人生的新阶段。近年来,不少高校将录取凭证升华为传递学校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和凝聚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当学生打开通知书,精心设计背后的文化寓意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成为别样的大学教育“第一课”。
“一纸轻,万钧梦”——这六字箴言恰如一枚玉印,钤在青春与理想的交汇处。录取通知书虽轻若鸿羽,却以一种更人性化、更具创意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大学教育所承载的意义之重。
载道
大学教育关乎公共精神的养成,其根本使命在于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它让青年学子认识到,家国情怀并非抽象口号,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大学教育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让“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成为青年学生的精神底色,引导他们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知史爱国、读典修身、躬行奉献中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录取通知书化身可折叠“书灯”,展开后陕北公学青年奔赴延安救国的浮雕画面徐徐亮起,生动刻画出一代青年人践行革命理想、挽救民族危亡的宏伟群像。
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图源:新华网
他们所铸就的宝贵精神品格化作历史的灯光照亮一代代人大学子前行道路,随灯附赠的艾思奇《大众哲学》则提示学子“以书为梯,攀登真理高峰”,激励着万千“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从这里出发。
筑梦
大学作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科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推动知识边界的拓展,提供跨学科融合的土壤,让科学精神得以激扬。
大学教育将学科的资源集聚优势及时转化为专业教学优势、人才培养优势、产业创新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审视世界的多元视角与解决问题的复合能力,引导学生直面社会问题,在真实场景中淬炼探索勇气,在青年心中点燃不熄的创新星火。
哈尔滨工业大学将“梦舟”飞船与天问二号返回舱同款热防护材料制成校长寄语卡片,并随信发出“小卫星梦想遨游计划”邀请函,新生扫码写下的心愿将由学校下一颗卫星带入太空,让学生在触摸“国之重器”材料温度的瞬间鼓励学子坚韧不拔、奔赴星辰,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科技创新无形战场。
修身
大学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知识积累,它的使命不仅是传授专业技能,更是塑造健全人格。
大学教育就像人类精神原野上的一座灯塔,引导人生在理性与诗性的双重维度中延展,让青年学子既理解科学的严谨,也感悟人文的深邃,逐渐拥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精神底色,在专业精深的同时具备共情能力、批判思维与高尚道德,能够在顺境中自省自律,在逆境时执着坚守,懂得在生活中感受幸福的意义。
清华大学2025年的录取通知书加入了“时光信笺”这一互动设计,鼓励新生在收到通知书后,写下对自己未来四年的期许、目标与理想,并在入学报到时交由学校统一封存。
这封信将在学生毕业之际重新开启,作为其大学成长历程的见证。这不仅是一封正式的录取文件,更是一封写给未来自己的信,引导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命题,实为“为学”与“为人”的双重启蒙,承载着学校对学生人格塑造与精神成长的深切期许。
作者:高杭,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