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以“有力有序有效”三重标准,为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定调。这一部署既释放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坚定决心,也勾勒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转型的清晰路径,为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距离国务院划定的2027年6月底完成时限仅剩不到两年,这场涉及1万多家融资平台、数万亿存量债务的系统性改革,正在从政策文本走向实操层面的博弈与阵痛。
现代咨询研究院院长丁伯康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央提出对政府融资平台出清的要求,地方政府需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
出清加速
地方融资平台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创新产物,自1998年“芜湖模式”推广以来,在近30年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基建依赖财政单一投入的局限,通过市场化融资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推动我国城镇化率从1998年的33.35%跃升至2024年的67%。
在多位地方融资平台人士看来,将市场化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新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重心和职能的转变,改变了政府“包办一切”的格局,是一项向着市场化方向改革的融资体制重大创新。
当前,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已逼近风险与收益的临界点。企业预警通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融资平台数量已达1万多家,同时存量债务尚未化解。
从实践来看,转型已显积极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8个省份129家城投声明自公告日起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2025年3月,央行表示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已大幅收敛,与2023年年初相比,2024年年末约有40%的融资平台通过市场退出、市场化转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资平台的序列。财政部也表示,2024年四季度置换政策实施后,平台数量减少了4680家,占全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睿立方咨询研报预计,根据相关文件执行进度标准,在2025年年底、2026年年底融资平台数量分别较2023年3月底累计压降不低于75%、90%。
在12个重点省份中,已有宁夏和内蒙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近期退出重点省份计划。今年2月,宁夏在全区财政工作会议中提出要“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更加积极主动化解债务,加快退出高风险省份”。宁夏在预算报告中也表示,2025年将“积极推动我区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
会议的定调不仅释放出在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不破不立”的强烈信号,也体现出这场攻坚战绝非简单的债务清理,而是涉及财政体制重构、金融体系再造、国企改革深化的系统工程。
丁伯康对记者表示:“当前,有效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回稳向好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迎来解决这些历史问题和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的转折点。”
在丁伯康看来,防范和化解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也迫切需要对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机制进行重构。真正建立起面向市场“善经营”,面向政府“盘资源”的良好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好财政、金融和国资三种手段,高效发挥政府融资平台对接政府资源与市场的纽带作用,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和政府投资的高质量发展。
“有力有序有效”内涵
采访中,多位地方国资人士认为,理解“有力有序有效”的深刻内涵,是推进平台出清的前提。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到一揽子化债政策实施落地,中央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规范、整顿、管理的政策一直没有停滞。
资深基建投融资咨询专家朱静告诉记者,此次中央首提“出清”概念,“出清”并非重点,最终目的是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政府融资创新之路。
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宏观及REITs研究负责人吴进辉认为,当前城投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政策持续出台以推进城投平台出清,收紧城投境内境外融资以倒逼城投加快转型。后续将继续推动地方债务风险的降低,让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有力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等政策、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政策贯彻落实保障体系,有效实现政策预期效果,提升政策执行力、穿透力和实效性,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规范和清理,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和人员,依法依规进行追责和处理。”丁伯康说。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既是防范风险的“攻坚战”,也是重塑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的“机遇窗”。
丁伯康认为,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核心在于实现“风险化解、功能转型、体制变革”的实质性成效。“一方面,存量债务的化解要见实效,严格控制好隐性债务规模不升反降,实现到期债务通过置换、展期等方式,实现平稳兑付和循环,另一方面,融资平台功能转变要见实效。出清融资平台的目的之一是彻底剥离代政府融资职能。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和资源的经营效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在风险隔离方面,通过出清,理顺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及政府之间的管理与合作关系,严格执行监管红线,压降非标融资规模,杜绝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建立长效化体制机制,通过建立债务全生命周期监测体系,确保出清后隐债规模不反弹,避免出现‘形式出清’和‘数字出清’现象。”丁伯康说。
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只要牢牢把握“有力有序有效”的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就一定能构建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