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文 / 施炜,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华夏基石商学院首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摘自施炜博士新著《企业进化:长期战略地图》(机械工业出版社),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
企业进化的核心密码藏在领导者的“四有”素质模型中:使命感如同北极星,指引战略思维的“空性”认知;实践智慧在灰度中寻找平衡,平常人格则消解英雄主义陷阱。当领导者从“自我循环”走向“无我”境界,组织便如同生命体般自然生长。正如模型所示:“真正的进化型领导,是让企业离开个人魅力仍能持续迭代的隐性算法。”
领导者——企业的核心或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是组织成长、进化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动因素。
企业文化及战略,需通过领导者的行为而发生作用。纵观企业组织的兴衰成败,领导者是决定性影响变量。其自身的进化,是组织进化的前提和保证。
在此,我们提出进化型领导的概念。其引领、推动企业进化的领导力特质和行为特征有以下几点。
01
强烈的使命感
使命感是企业领导者的精神境界和自我意义的追求。具有使命感的领导者,对企业怀有宗教般的信念,恪守企业至上原则;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志向高远的战略蓝图,不被外部机会所诱惑,不轻易改弦易辙,聚焦于核心业务和关键要素,关注影响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的基础性变量;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有创新变革的强劲冲动;同时,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有水滴石穿的意志,甘当苦行僧,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只有在使命驱动下,企业领导者才有可能率领组织成员,在长期进化的艰难征程中,披荆斩棘,克服无数困难,高质量地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迭代。这是我们在领导力构成中强调使命感的主要原因。
笔者曾经从领导者价值取向(价值偏好、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手段两个维度,对企业领导者做了分类(见图1)。
▲图1 企业领导者分类企业家及企业高管朋友可以参照图1,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领导者。
02
长远、宽阔、系统的战略思维
长远是从时间角度说的,意指思考战略问题、分析战略变量、判断战略趋势、制定战略目标及方案时,尽可能将时间轴右移,使企业的各项战略性价值创造活动具有长期意义。
宽阔是从空间角度说的,意指战略思考的变量有宽广的范围和立体的维度,战略扫描和选择的扇面有开阔的角度。需要指出的是,战略思维的宽度和企业业务选择的宽度并不必然相关;拓宽思维的宽度,往往是为了更加精准地选择,而战略聚焦的前提是对所有可行方案的搜索和认知。
系统思维是指战略思维的关联性和结构性。企业进化是多个因素、变量、环节相互关联的整体性进化,只有系统思考才能把握其方向、路径和过程。企业进化的“算法”(逻辑)《见:创新企业的成长算法》,就是系统思考的产物。
战略思维往往意味着更“空”的认知。“空”既是一种谦虚、纯真、自由的心态,也是一种慧明、灵动、敏锐的思维方式,意味着不固执、不僵化,意味着开放,意味着创造力和想象力。“空”的认知,更易于察觉变化,易于发现远方可能引发突变的蝴蝶。
下面我们换个角度,看看战略思维为什么会发生偏差。
第一,利益拖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目标、追求和企业目标、追求不一致,企业领导者为实现个人利益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选择。二是战略决策时,受现有利益格局的影响:或者患得患失,在现在与未来、长期与短期利益关系之间找不到平衡点;或者迁就既得利益群体,拖延、弱化创新和变革;或者在短期利益驱动下,走上投机主义道路。
第二,自我循环。以往成功的经历和经验,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头脑中会留下深刻的烙印。过去的成功越大,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往往越严重。当环境变化之后,认知和思维模式若不改变,就会陷入自我循环——从脱离实际、过分主观的概念和前提出发进行推断和分析。论证得越详细,距离实际情况越远。如果企业领导者自大狂妄,就会加重“自我循环”的病情。
第三,认知瓶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层次时,企业领导者需处理的内外部信息及变量,无论是跨度、层次还是复杂程度都扩展和增加了,其原有的经验、知识、算法(处理信息的方式)往往不能适应。这时,就会出现战略思维能力瓶颈,表现为抓不住问题本质,无法厘清复杂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问题所涉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缺乏大局观,思考停留在表层等。
03
扎实的实践智慧
进化型领导知行合一,有明确的价值理念和战略方向,也有实现目标的管理动作以及可行的方法、举措。所谓实践智慧,是指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达成目标、把事情做成的智识和才能。实践智慧的认知及行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重视结果,追求理想,但对于制定目标的方法、途径,采用实用主义原则,吸纳一切有利因素为我所用。
第二,客观冷静,很少情绪化,具有理性素质。
第三,善于把握灰度和平衡;能够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能有效处理进与退、变与守、新与旧等矛盾关系。
第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形式主义,反对烦琐哲学,简明高效,直接解决问题。
第五,对重要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不做无把握之事,不打无把握之仗。
第六,关注细节,耐心谨慎,步步为营;不厌其烦,持续迭代。
第七,注重经验总结,能够举一反三;遵循科学理念,重视内部知识模型、模板的积累和开发。
第八,遭遇困难和挑战,处于不利局面时,不激进盲动,也不消极无为;意志坚定,具有韧劲;积极寻找、尝试破解问题的方法。
04
平常的领导者(平常人格)
平常的领导者首先是个平常人,具有平常人格。只有做个平常人,才会有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才能体察、理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平等待人,关爱员工,融入组织。
平常的领导者尊重常识和规律;认知事物时,有细致、真切的实感,能够直抵问题的本质;不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平常的领导者心胸宽阔,谦虚包容,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不自负偏狭,不一意孤行;不自恋,亦不自欺。
平常的领导者,尊重人性,构建良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分权和共享;注重培育人才生生不息的生态;注重激发组织成员的自主性,使组织进化在多个层次自发进行。
平常的领导者质朴、自然,善于与组织成员建立信任和伙伴关系;领导风格如春风化雨,温暖贴心;自我角色更像是赋能型教练,以成就他人为己任。
平常的领导者倡导并践行走动式管理,深入一线基层,与内部员工以及外部伙伴广泛接触,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真实信息。
平常的领导者遵循法理情的管理原则;不崇尚权力,注重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按制度、流程、规范运行。
平常的领导者不需要鲜花、掌声,也不爱站在聚光灯下,身上看不出什么独特的禀赋,更没有明星的风采。
总之,平常型领导者是“无我”、道法自然的领导者。其所做决策,通常不会偏离大道(规律、趋势和核心价值观);其做事的风格是水润万物——往往看上去波澜不惊。与之相对应的是英雄型领导者:充满魅力,拥有权威,超越众人,常常力排众议,在企业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的成长和进化,如果过于依托英雄型领导者,风险将会变得非常大。因为一旦出现战略失误,企业有可能陷入危险境地。而英雄型领导者出现决策失误,几乎是必然的。
我们将进化型领导者四方面领导力特质整合起来,形成了进化型领导者“四有”领导力素质模型(见图2)。
▲图2 进化型领导者“四有”领导力素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