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交通为脉。当轨道交通如钢铁动脉般穿梭于城市肌理,它重塑了市民的出行版图,更以“以站带城”的创新逻辑,成为撬动城市经济活力的关键支点。 近期,昆明市轨道交通地下预留空间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编)公示,其中规划涉及15个地铁站的地下商业开发,标志着昆明拟通过地下空间开发提升轨道沿线商业活力,昆明地铁从单一交通功能向“轨道+商业”综合模式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地铁站点“链动”
从“站”的枢纽功能看发展,经脉打通,一通百通。地铁带来的不仅是人流物流,更是消费需求、市场机遇和经济活力。
地铁2号线北辰站,欣都龙城负一层的“外婆味道”餐厅内,28岁的白领顾佳正与朋友举杯庆贺周末。“不怕风吹雨淋太阳晒,一码直达吃喝玩乐目的地。”趁着周末,顾佳来了一场放松身心的Citywalk。打卡了网红C86山茶坊,她乘坐3号线转2号线到达恒隆广场选购夏装,随后从恒隆广场负一层直接进入地铁口,乘坐地铁前往北辰站,与朋友在“外婆味道”聚餐,总行程不到半小时。“地铁不但提升了我的出行质量,还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消费热情。”顾佳感叹。
地铁的“黄金通道”效应,在沿线商业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地铁5号线五一路站的上盖物业,顺城购物中心在“地利”上占据了优势,地铁为其带来的最大红利就是客流量增加。线路在持续虹吸城市消费客群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客群覆盖范围,为顺城购物中心源源不断地输入客流,也给顺城购物中心所在商圈中的昆明老街、南屏步行街等带来新的繁华和发展机遇。
“地铁开通后,客流增加了不少。这些新增的客流无形中转化成了购买力。”位于顺城购物中心负一楼的朝花里川菜小馆店长说,现在每天18时前后,客流量暴增,店内排队等座的情形时常发生。而“隔壁”的四叶咖咖啡店内,地铁带来的客流量也让店里每天增加了1个小时的高密度营业时间。
地下空间“掘金”
地铁稳定的客流红利繁荣了沿线商业,商圈的热度则拉动着地铁出行的流量。因此,昆明地铁也主动作为,致力让“轨道+商业”实现联合效应最大化。
近年来,昆明地铁着力打造通勤路上的“便民生活圈”,以“品牌胶囊店+特色亭棚+主题商铺+便捷自助”的经营方式,在地铁站内开发了便民自助售货机、便民胶囊、便民亭棚、便民商铺等业态,为通勤路上的地铁乘客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体验。而且,在五一路、潘家湾、春融街等大客流车站增设便民商业点位,引进7-ELeven、松下竹破酥包、彝家黑猪、河潭铺等品牌入驻。
此外,为利用好昆明地铁沿线商业连接口,促进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昆明地铁以吸引客流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发地铁沿线的商业连接口项目。目前,已开展项目有五一路站顺城购物中心、东风广场站恒隆广场、白云路站同德昆明广场、北辰站欣都龙城、驼峰街站万达广场等。
如今,昆明市轨道交通地下预留空间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编)公示,涉及15个地铁站的地下商业开发,如同在城市地下种下15颗“经济种子”。“此次针对地铁客流密集站点开展轨道交通地下预留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在统筹推进昆明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的同时,也将实现对轨道沿线商圈业态的重要补充。”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昆明地铁生活圈网络的延伸与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昆明正以轨道交通为纽带,让轨道经济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刘婷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