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汪恒
八月的风裹挟着蝉鸣掠过窗台。暑气未散的午后,我翻开一本本带着墨香的书籍,仿佛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时空的门。在这个与八一建军节相逢的日子,书页间跃动的不仅是文字,更是热血与忠诚交织的军魂,在纸页间谱写出一曲曲震撼心灵的长歌。
《斑斓:毕业了,当兵去》
青春是斑斓的,迷彩也是斑斓的,无论是心灵的煎熬还是身体的磨砺,都是成长必修的课程。《斑斓:毕业了,当兵去》,一个大学生当兵的故事,一部温情的青春小说,丰杰用他幽默、冷峻的文字将校园和军旅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呈现出来,揭示一群青年的成长蜕变。他们用拼搏和奉献、青春和汗水铸就了大国重器,为我们铸起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男兵女兵》
军旅作家王培静的小说集《男兵女兵》,精选了作者的百余篇军旅题材的小小说,作品涉及军营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执勤战士、基层军人、复转军人等,作者尽情书写和描绘军人的精神世界和别样的生活,内容丰富,篇幅短小,文字生动,情节感人,一个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从中透露出的都是几代中国军人那种大公无私,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情操以及军人间的深厚感情,通过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独特的生活视角,反映出军人的独到感受和多彩人生。
《雪线上的边关》
《雪线上的边关》是一部以扎根西部风雪边关的戍边军人为主角的报告文学作品,是来自雪域高原的英雄赞歌。卢一萍历时20年,先后数次翻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帕米尔高原,走访驻扎在极地荒原、冰峰雪岭上的军营哨所,从“云中哨所”詹娘舍,神仙湾钢铁哨卡,到闻名全军的5042前哨班。边防战士、汽车兵、医护人员、民兵守山人驻守在生命禁区,用忠诚、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的血与火之歌,成为雪域高原上永远的传奇。
《零公里》
“人在昆仑山上,怎么会不出现高山反应和缺氧呢?”天气不好,明明是白天,却阴沉得像是夜晚。田一禾正在吃力地爬山。田一禾是汽车营二连的排长,他爬的不是一般的山,而是昆仑山。“这一停就没有了力气,头也开始眩晕,并伴随着一阵阵剧痛。”他开始高山反应,缺氧了。《零公里》是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军事小说,昆仑高原上高耸的界碑,是万千戍边官兵用热血铸就的军魂。这一切故事,都从作家王族笔下的新藏公路“零公里”开始……
《昆仑约定》
“车灯的雪亮灯柱,如史前猛犸象的两柄长牙,挑穿高原浓稠黑夜。救护车停在高原战区卫生部的院内,随车卫生员跳出车后扑到急诊值班室前,刚想举拳擂门,门猛然打开。一个身穿白色工作服的颀长身影,箭步而出。”翻开毕淑敏的长篇小说《昆仑约定》,高原战地的冷峻肃杀与医者使命的灼热感扑面而来,为整部小说奠定了充满张力的史诗基调:在昆仑之巅,他们用生命丈量信仰的高度,以热血铸就永恒的约定。
窗外的蝉鸣依旧喧嚣,但我的内心却无比平静。阅读这些书籍,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盛夏里的一场精神之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军人精神永远值得敬仰,我们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人生战场上,做一名勇敢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