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学家圈
王忠民:即时经济释放过去未被满足的内需潜力,是增量革命
7月26日,在新经济学家智库举行的“即时经济与扩内需”闭门研讨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结合各位嘉宾分享,以“外卖大战尽头是AI的深层动因”为题进行了总结发言。
王忠民指出,本次“即时经济与扩内需”闭门研讨会的核心结论在于揭示:以“外卖大战”为表象的即时经济商业竞争,实质是AI时代对传统电商逻辑的颠覆性重构。必须清醒认识到,e-commerce代表的电商模式诞生于信息化时期,其“电子+商业”的拼接逻辑已无法适配AI时代的技术商业界面。当人们仍用“电商始末”的旧框架描述当下时,必然出现生态位错配。他从三个生态位维度展开了系统性阐释。
第一,即时需求生态位的扩内需是增量革命
王忠民指出,“即时”概念的提出,源于对用户需求与时间定义的革新,推动了“即时经济”“即时消费”“即时需求”等生态位的诞生。通过闪购模式满足即时需求,形成“即时经济与扩内需”的因果链条。本次闭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即时需求是扩内需的核心增量赛道。与传统企业在存量市场的平行竞争不同,即时经济挖掘了新内需,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此前,受限于技术瓶颈(如支付结算效率、服务交付精度)与商业模式缺陷,此类需求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而如今金融清算数字化、智能合约、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使即时服务成为可能。居家养老、高端医疗、沉浸式文化娱乐体验等巨大的、过去未被满足的内需潜力将得到释放。
王忠民举例解释道,马斯克餐厅的灵巧手机器人案例极具象征意义——它能精准抓取软纸杯装入爆米花而不变形,标志着家庭服务机器人正式突破清洁、养老等场景的技术临界点。更深刻的突破发生在医疗领域:美国神经性疼痛患者通过大模型诊断获得治疗方案,终结数十年顽疾的案例,揭示AI在深度服务中的颠覆性价值。
在他看来,以即时服务为代表的即时经济新需求具备双重维度:在物理层面体现为15~30分钟触达用户任意场景的能力,如闪购商品即时配送;在服务层面则解决过往无法实现的深度需求,如远程医疗咨询、居家失能照护、沉浸式文化体验。
举例而言,通过AI技术可360度动态观赏全球顶级博物馆展览,彻底取代亲赴现场的物理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前的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导致家庭养老支付能力持续弱化,而即时服务恰能破解此社会痛点——当机器人和AI系统能为居家老人提供饮食、用药、娱乐等全场景服务时,本质上是在创造“服务可及性”这一新型基础设施。
从经济学视角剖析,王忠民指出,这类需求呈现三大刚性特征:其一,本质是刚性需求。如医疗、养老等领域,用户依赖性强导致需求弹性小于1,即便需要补贴培育市场,用户一旦形成使用习惯便产生终生需求;其二,高频触发。日常照护、娱乐消费等行为具有持续发生特性;其三,高黏性锁定,服务越精准越形成不可替代性。
正是这些特性,使AI创造的需求既具备规模效应,如养老服务覆盖千万家庭,又衍生范围经济,如从用药提醒延伸至健康社交。企业竞争逻辑因此发生根本转变:传统外卖平台聚焦餐饮和商品配送,本质是存量市场的零和博弈;而AI驱动的即时经济生态位,要求企业通过机器人、FSD无人配送等技术,在“即时需求-即时消费-即时服务”全链路构建新商业模式。
王忠民分析称,平台企业进入这一增量市场有明确目标,即便初期有竞争,也是蓄意为之的策略,目的是占领市场、确立商业模式并推动市场扩容。在AI引领的即时服务领域,目前平台间的竞争只有小范围交集,并非全面重合。因为未来即时经济的市场前景远比传统餐饮外卖更大,闪购等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第二,平台生态位的博弈延伸至生态链重构
当前,平台企业的竞争维度正从商品服务延伸至生态链重构。
王忠民指出,入户即时性下沉市场才是继传统电商下沉后的新生态位。当前阿里等平台公司的战略重心在于串联电商全生态位形成生态链,通过跨生态位货物调配实现补偿与联动,这正是平台生态的优势所在。
更具前瞻性的竞争发生在金融生态位。蚂蚁通过RWA(真实资产代币化)将协鑫数科、马陆葡萄等非标资产证券化;蚂蚁在香港收购券商并获8月1日稳定币发行牌照;京东同步推进全球稳定币布局——这些动作绝非偶然。
这些过去以电商零售、电商服务为主的平台,纷纷角逐稳定币和RWA市场,王忠民分析其底层逻辑在于,用自有稳定币构建生态链可降低95%传统货币成本,并实现链上信贷。当生态位密度持续增加,规模效应与范围经济将形成复合增强回路,最终提升币值溢价。这种“AI金融化赋能商业场景,场景扩张反哺金融增值”的闭环,正是生态位竞争的终极形态。
而技术闭环的成熟进一步强化了上述逻辑。无人驾驶(FSD)的普及速度远超预期。对于未来场景,王忠民预期,用户通过云服务下单触发智能合约,FSD系统将商品配送至家门口,由机器人完成“取货-递送-服务”全流程,用户甚至无需下床。这种“云上智能体+线下机器人”的多模态交互,彻底消解线上线下的传统分野,使高黏性高频场景的价值最大化成为可能。
第三,监管生态位重构要秉持包容审慎原则
王忠民指出,AI时代要求彻底颠覆工业化时期的监管范式。
工业化时代的传统监管模式对应着“SCP模型”(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模型),是工业化时期产业经济学与组织学的核心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监管体系。
例如通过计算企业在产业中的市场份额来判定垄断行为,若企业对产业的控价能力超过阈值即触发反垄断机制。根据市场主体数量,可分为独家垄断、寡头垄断;若存在差异化竞争,则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完全无垄断干扰的则是充分竞争市场。除了被用于分析垄断与竞争,该模型在分析广告投放、补贴策略时亦具有解释力。
但面对AI时代的动态竞争、生态位互嵌等特性,“SCP模型”的理论逻辑将被彻底颠覆,传统监管方式则会随之失效,需要建立新的时代逻辑。
王忠民指出,AI时代的产业监管需秉持“审慎包容”与“程序正义”,既避免过度干预阻碍发展,又通过合理程序保障市场公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