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周总理1963年视察“徂徕山”舰
“徂徕山”舰执行海校学员实习任务
第一艘“徂徕山”924舰
新入役海军的第二艘“徂徕山”915舰
□ 宋斌华
起义的登陆舰
在新中国海军史上,有一艘海军登陆舰与连云港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前夕,与国民党伞兵三团全体官兵一起,历经艰险,毅然起义,投身到连云港解放区参加人民解放军。
上世纪80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作家肖云星的长篇小说《她的代号白牡丹》,写的是1949年解放军发起解放南京渡江战役前夕,秘密派遣3名侦察员潜伏过江……军统、中统特务紧急追捕代号“白牡丹”的女侦察员……此书一经出版,便轰动一时,曾被改编为长篇评书等其他文艺形式,后又有3家电视台分别拍摄过电视专题片。小说中描写了起义的这艘军舰——“徂徕山”舰。
“徂徕山”舰是一艘坦克登陆舰,之前国民党海军将其命名为“美龄”号,1944年9月6日服役。1949年4月15日黎明时分,“美龄”号登陆舰满载三千名伞兵和两个美式军械团的物资装备,缓缓驶进连云港。
1949年4月15日6时,“美龄”号到达连云港外,伞兵三团正式宣告起义,随后上岸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新海连解放区军民杀猪磨面,腾房让铺……让这些起义的国民党官兵感受到家的温暖。5月18日,新海连市军民召开了对起义伞兵全体官兵的欢迎大会。
随后,为防敌机轰炸,登陆舰航行到响水陈家港的芦苇荡中隐藏起来,直到海军登陆舰第五支队成立时,才加入到东海舰队的序列。改编后的伞兵三团成为建设我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的重要基础。
起义伞兵们走向了一个新天地。1949年11月21日,这支部队奉命调离连云港,改编成华东军区军政大学第7伞兵训练总队,刘农畯担任总队长。
1950年4月23日,南京草鞋峡江面,在庆祝渡江战役胜利一周年和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一周年的典礼上,华东海军第一副司令员林遵庄严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华东海军江防舰队改编为华东海军第五舰队的命令。登陆舰起义后改名为“徂徕山”924舰。1955年,登陆舰部队陆续接收到不少新装备,人民海军对“山字号”军舰进行了改装,典型的改装模式是主炮换成苏制76毫米单管炮两门。1955年11月,“徂徕山”舰参加了总参在辽东半岛组织的抗登陆军事大演习。这次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抗登陆演练,由叶剑英元帅亲自指挥。由“徂徕山”“太行山”“井冈山”扮演“蓝军”登陆运输队。参演部队严格按规范和预案行动,最终演习成功,顺利完成任务。
1988年4月,连云港电视台和河南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她的代号白牡丹》在上海海军虬江码头拍摄,“徂徕山”舰因出海执行任务未归,由另一艘与她在同一支部队服役过的姐妹舰出镜,即国民党海军的“庆龄”号,1950年初命名代号为926舰,又名“大别山”舰。
我到舰上当水兵
1974年12月,我应征入伍来到了上海海军虬江码头,经过3个月的新兵连集训,登上了这艘盼望已久的“徂徕山”舰。我对舰上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并积极向老同志学习,尽快融入到舰上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老同志向我叙说了舰上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1963年5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徂徕山”舰,这是水兵们难以忘怀的一天。5月13日上午8点多钟,周总理在东海舰队领导陪同下,来到海军吴淞码头检阅和视察。周总理来到“徂徕山”舰,视察全舰后与舰长盛常泰交谈起来:“这舰有多长?多宽?”“100米长,15米宽。”“能跑几节?”“10节!”“装多少水?多少油?”“装1000吨水,300多吨油!”“蔬菜能不能保证作业同志吃10天的?”“可以。”“那好。准备得越充分越好。”周总理听完舰长的回答,满意地点点头。他走到后甲板时,又跟那里的一群战士交谈,问长问短,笑声朗朗。
1976年下半年,我们“徂徕山”舰随编队南下,途经马祖岛、金门岛等至福建东山岛参加大程湾渡海登陆实兵实弹演习。“探照灯”,不知是谁突然嘀咕了一句。果然,在前面的海面上有几道幽灵般的灯光在若明若暗地闪着。我思忖:那黑夜中的山影,就是马祖岛了,望着静谧的小岛,真使人感到难以捉摸。浪花扑打着船舷,海鸥在空中翱翔,一字形的编队后面留下了一道乳白色的航迹。
1988年8月,“大别山”舰、“徂徕山”舰奉命于上海虬江码头启航,南下西沙执行建造机场的任务,这是一项收复南沙前的临战抢建工程。我们随舰航行,体会着南海的特色。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水的色彩发生着奇特的变化——墨蓝、深蓝、浅蓝、墨绿、浅绿、翠绿——变化着的色彩与空中的彩虹交相辉映,蔚为壮观……一名士兵在日记中写道:“什么叫‘蓝水’,只有当我随舰远航后,才能真正体会到。那是一片望不尽的蓝,那是一片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颜色,那是一片不奋斗、不拼搏,就不可能征服,也不可能领略的世界。”
西沙建机场也是“徂徕山”舰最后一次执行重大国防施工任务。返航后,“徂徕山”舰于1990年退役,赠送给镇江一造船厂作浮动船坞,这艘记载着人民海军历史的光荣战舰,默默地履行着为新中国舰船事业继续贡献的使命。
舰上生活苦与乐
大海是广袤而多情的,常常给水兵留下甜蜜而难忘的回忆。1975年4月,“徂徕山”舰在舰长安文庭率领下,从浙江温州洞头将“爱民模范六连”等陆军部队调防到陈家港和连岛。这是我第一次随军舰来到连云港,从海上眺望云台山,云雾缭绕的群峰让人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凡是当过水兵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大海将你折腾得五脏俱倒、六腑翻腾的时候,你就会将自己的一切浪漫幻想置于脑后,而这个时候,才是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水兵的考验。1989年11月,在“徂徕山”舰与“大别山”舰编队赴永兴的航渡中,我们遇到了二十三号强台风的袭击。天空越来越黑,云层越积越厚,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咸腥味,天海交界线上,雷声隆隆作响。浪头扑过25米高的桅顶,连300公斤重的铁门架也卷进海里。许多人滚下床来,呕吐不止。
水兵们聚集在会议室两边的走廊里,人人穿上了救生衣,连平时最爱逗笑的老兵此时也屏声敛息。人在舰艇中跌爬斗浪,水面舰艇变成了潜水艇,没有人能顾上吃一口饭,伙房里所有的活动物品都翻了个底朝天。陆上雷达寻找了10多个小时也未能找到舰位,屏幕上见到的只是一片浪花。已随“大别山”舰先到湛江港的林双桥大队长不时地询问情况。“徂徕山”舰航海长不停地查海图、测舰位,观察雷达间断报来的经纬度,小心地修正着航向。困难吓不倒英勇的水兵,经过连续48个小时的顽强拼搏,舰艇终于沿着台风边缘回到湛江港,闯过生死考验的官兵们相拥着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只能抗七级风力的舰艇能在十二级以上的强台风中安全脱险,不仅使官兵们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也对“报国、拼搏、奉献”这六字“舰魂”有了新的理解。
正像运动员高敏说的:“我们同为祖国拼搏,而你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默默无闻地为保卫海防作出奉献。与你们相比,我是幸运儿,因此我更要珍惜这个机会,珍惜这个光荣,发奋努力,为国争光!”
1990年新年刚过,924、926舰编队就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航行”——体坛名将许艳梅、高敏、谭良德、熊倪等奥运奖牌得主与水兵一起,乘风踏浪,驶向西沙,慰问守卫西沙的指战员。“风里锻炼,雨里考验,千难万难都不怕,下苦功在少年。”运动员与水兵一路联欢表演节目,歌声里充满了水兵和运动健儿扬我国威、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2016年5月21日,新入列的第二艘“徂徕山”舰命名授旗仪式在东海舰队某军港举行,这艘“徂徕山”舰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新型两栖坦克登陆舰,舷号为915,最大排水量5008吨,可供中型直升机起降,并担负着运输补给、抢险救灾、医疗救援等任务。
风卷舰旗向大洋,接力扬帆新征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登陆舰部队官兵将沿着强军兴军的正确航向,坚决听党指挥、牢记嘱托、不辱使命,怀着建功深蓝的崇高志向,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