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博宏观札记)
作者:于博 刘承昊
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1. 在上半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背景下,面对全年发展目标,政策定力更强。
2.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多是巩固、保持、落实落细等关键词,要求“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3.在宏观政策方面,会议要求“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短期或以存量政策加快落地为主。而在其他重点领域,短期政策更多向长期改革方向靠拢,强调原则性内容而对政策如何落地的细节着墨不多。
4.当政策选择久久为功、更偏长期,短期政策托而不举的特征或更加突出。
上半年的好成绩,使得下半年有定力
面对当前形势,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我国经济展现强大的活力和韧性”,反映决策层对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的成绩较为满意。
因而,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多是巩固、保持、落实落细等关键词,要求“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在大方向上,会议的目标不变,仍是“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总的来看,在上半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背景下,面对全年发展目标,政策定力更强。
宏观政策强调持续性、灵活性、预见性
尽管政策有定力,但宏观政策的表述依旧积极。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同时提及“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财政政策方面,“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不变,依旧强调加快政府债发行使用,与4月会议要求相似。
货币政策方面,“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在上半年降息后略去“适时降准降息”的表述,但还是提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反映了货币政策对稳杠杆的支持性姿态。
由此来看,短期,宏观政策上仍以存量政策加快落地为主,会议虽没有明确下半年宏观政策在何时、以何种方法推出增量政策,但依旧保留了择机加码的可能性。
反内卷等热点悉数提及,但如何落实着墨不多
在宏观政策之外,会议聚焦六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扩内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防风险、保民生、组织领导。
其中,包含多方面政策热点:1)反内卷明确要“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新兴行业产能出清方案可能加速落地;2)稳市场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基调不变;3)扩内需部分,提及服务消费和保障改善民生,与服务消费再贷款落地、生育补贴落地在思路上一脉相承。
改革是重中之重,短期政策也为长期目标服务
除了分析经济形势,会议也提及将在10月召开四中全会,重点之一是“十五五”规划。回顾今年以来的重要会议,十年一度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反映了决策层 面对“激烈国际竞争”时,选择以长期规划和改革来获取斗争的战略主动。
在会议通稿中也能看到,短期经济政策在向长期改革方向靠拢,有两点较为突出。一是,反内卷依托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大框架,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长期要求下的短期行动。二是,在防风险部分,会议未提地产,而是提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质量城市更新,同时强调地方融资平台出清。这或许标志着,短期稳经济不会以牺牲长期转型为代价,反而是短期政策要为长期改革和转型做好过渡。
政策选择久久为功,把握长期思维和底线思维
总的来看,针对下半年经济,会议在宏观政策的态度是积极的,不排除择机发力的可能。但同时,短期经济政策更多向长期靠拢,承担了经济转型中的过渡功能,会议涉及的更多是长期原则而非短期落实细节。换言之,会议对反内卷等政策如何落地,提供的增量信息相对有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政策观察失去抓手。短期增量政策是否加码,将更遵循底线思维,从经济增长的韧性、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债务系统的稳定性等视角出发,或能有效推演总量及结构政策发力的可能性。
1、外部经济环境波动性放大。中美拟将当前关税豁免期延长90天,但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在俄油等关联关税的政策上具有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运行仍面临风险,外需的变化节奏不明确。
2、政策相机抉择仍有不确定性。内需刺激政策或需要根据应对外部形势变化,并进行相机抉择。上半年在抢出口和财政前置的支撑下,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弱;未来政策出台的时机尚难估计,三季度后内需增长的持续性尚存不确定性。
证券研究报告:当政策选择久久为功——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
对外发布时间:2025-07-30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SFC编号:BUX667邮箱:yubo1@cjsc.com.cn
刘承昊 SAC编号:S0490523050001 SFC编号:BVA882邮箱:liuch2@cjsc.com.cn
评级说明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