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工新闻网)
转自:河工新闻网
池彩生在观察物料落点
7月17日下午4点,开滦集团物流中心的货场像被投入了巨型火炉,地表温度计的红色指针稳稳指向40℃。空气里浮动着金属被炙烤后的焦糊味,货场上的钢材烫得能煎熟鸡蛋——这是装卸工池彩生一天中最难熬的工作时段,也是矿井物资补给的关键节点。
“先吊这批支撑钢,矿上等着用。”池彩生扯了扯被汗水泡得发沉的工装领口,露出锁骨处被勒出的红痕。他快步走到料堆旁,朝着天车操作室的方向扬起手臂。阳光直射下,天车轨道的反光刺得人眼睛发疼,他不得不眯起眼,左臂伸直指向料堆,右臂做了个“下落”的手势。天车的钢缆缓缓垂下,吊钩在他的指挥下慢慢靠近料堆。“左移五公分!”他朝着操作室喊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货场里传开,带着明显的沙哑。喊完这一声,他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喉咙干得像要冒烟。
池彩生和工友们进行吊装待吊钩挂稳,池彩生连续做了两个“起吊”的手势。数百斤的支撑钢被天车稳稳吊起,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他的脚步始终跟着吊钩移动,眼睛紧紧盯着支撑钢的平衡状态,时不时抬手调整方向。安全帽带已被汗水泡成深褐色,汗珠顺着安全帽边缘汇成细流,在下巴尖聚成水珠,砸在滚烫的水泥地上瞬间蒸发。
“这批支撑钢有5000吨,我们得在一周内全部运到矿上。”看着支撑钢稳稳落在货车上,池彩生说到,一旁的工友递给他一瓶水,水瓶外壁凝着细密的水珠。池彩生拧开瓶子喝了几口,仰头时喉结滚动得格外用力。他用手背抹了把嘴,视线扫过刚码好的物资堆,“早一点搬完,物资就能早一点送到矿上,不耽误矿山生产。”
池彩生为了按时完成搬运任务,他们只能加快速度,减少在烈日下暴露的时间。此时,中暑风险成为他们最大的威胁。公司虽然调整了作业时间,也为他们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用品,但长时间在高温下高强度劳作,身体的疲惫和中暑的迹象还是不时袭来。
直到下午6点,池彩生和工友们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此时的他们浑身酸痛,衣服上满是汗渍和尘土。回顾这一天,池彩生感慨地说:“热是真的热,但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多流点汗,各矿的物资能及时到位,矿山就能正常生产,这就值了。”
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赵健
编辑: 马娜 责任编辑: 王红润 审核: 王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