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报)
“来家里坐坐,尝尝我种的西红柿。”7月8日上午,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羊圈台子村互助幸福大院(以下简称互助院)的席开芳老人,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里做客。互助院是四周平房、中间菜园的布局,目前入住了附近几个村的留守、空巢、孤寡等老人57户77人。席开芳的家在156号,一间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被老人收拾得干净利索,窗台上养着花,茶几上摆放着自己种的西红柿,老人坐在洒满阳光的沙发上舒适惬意。
“到今年8月我就80岁了。”席开芳笑眯眯地对记者说,2015年互助院建成时,60周岁以上、生活能自理的空巢及孤寡等老人可优先申请入住,她和老伴儿第一批就申请了,没想到搬进新家没几个月,老伴儿去世了,她开始了独居生活。
现在,席开芳每天都要收拾一下门口的菜地,再和院里其他老人聊会儿天,或者结伴去集市上逛一逛,“我们这群老伙伴天天见面,要是哪天没看到谁,我们就去家里敲敲门,看看是生病了还是有其他事情,需不需要帮忙。”席开芳说,远亲不如近邻,在这里住着她不孤单,在外务工的孩子也很放心,女儿给她装了一个可视对讲监控设备,随时都能视频通话。
吉木萨尔县民政局副局长陈姿含介绍:“老人们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到了互助院也闲不住,每户分一小块菜地,既能节省开支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一年水电暖费用1000元左右,菜自己种,日常吃喝也花不了多少钱。”席开芳告诉记者,互助院不仅安保和消防设施齐全,还有老年秧歌队、民间戏曲团等,精神文化生活很丰富。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吉木萨尔县的互助院持续迭代升级。2021年投入运营的二工镇互助院,总占地面积32.9亩,紧邻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和邮政网点,地理位置优越。老人们住的是三层带电梯的楼房,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得走廊亮堂堂的,大家在窗台上养的花儿开得正艳,老人们在走廊里来回溜达也是一种享受。
此外,二工镇互助院还配套建了影音室、图书室、棋牌室、排练室等,还有健身器械和简单的复健装置,每位老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喜欢种菜的老人,每户能分到50平方米的菜园,种多了吃不完还可以拿到集市卖;互助院大门口还新建了充电棚,各种消防安全设施全覆盖。在互助院居住的156名老人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84岁的黄国珍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村就在互助院对面,盖房子的时候我来看过好几次,一营业我就赶紧报名。”黄国珍介绍,老伴儿去世后,她一个人生活,儿女们忙着各自的事业,没法天天陪她,“平时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每天看电视感觉很无聊。在互助院,中午可以坐在树荫下打牌,晚上可以唱歌、跳广场舞,影音室还经常放红色电影。”而正是当初这个选择,让她在危难时刻得到了及时救助。2021年冬天,黄国珍心脏病犯了,她赶紧吃了速效救心丸,来串门的老姐妹发现她坐在沙发上不动弹,赶紧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家属、联系院长……因送医及时,黄国珍转危为安。
7月初,福建援疆的代表团来互助院参观,在书画室练字的老人当场写了“万里援助夕阳红,山海同根一路行”的条幅,获得一片掌声。互助院院长李建亮表示,入住互助院后,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外务工的子女也没了后顾之忧。同时,为了方便老人就医,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每月到互助院为老人体检送药。
“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我保障、互助服务、抱团养老”,这是吉木萨尔县因地制宜破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的探索。自2014年起,依托福建省厦门市的援疆资金,全县共建成了13家互助院,覆盖32个行政村,床位超1100张,为580多户900余名农村留守、空巢、孤寡老人提供了养老保障。
陈姿含介绍,为规范全县互助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2024年12月,县民政局修订完善并印发了《吉木萨尔县农村互助幸福大院管理暂行办法》,推动互助院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闫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