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7月30日,记者跟随北京市交通委密云公路分局的抢险队伍前往密云深山区,作为冯家峪镇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西火路已抢通至冯家峪镇政府路段,实现了车辆应急通行。与公路并行的白马关河水势依旧汹涌,不少工程机械正在涉水作业,原地取材,用砂石堆填路基。
根据计划,黄下路将在今晚抢通至与西火路交叉口处,实现周边路网贯通,为后续救援提供便利,西火路争取明晚抢通至与河北省交界处,彻底打通西火路生命线。
挖掘机就地取材,利用砂石填筑损毁路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就地取材,利用砂石填筑损毁路基
记者沿着G234国道一路向密云的深山区前进,目前,北京市交通委密云公路分局正组织力量在西火路冯家峪镇沿线抢通道路,以保障救援顺利进行。
冯家峪镇位于密云水库的西北部,属于密云的深山区,也是此次暴雨洪涝灾害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从G234国道向北转至西火路后,再往前行4、5公里就能抵达冯家峪镇。由于连续多日的暴雨引发山洪,这条道路损毁十分严重,尽管路面已经过清理,但仍然有不少淤泥,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雨水顺着山坡快速流下,在路面上形成一片积水。在与西火路并行的白马关河岸边,更是随处可见从上游冲刷而下的断树和垃圾,西火路对岸的不少房屋也已被冲塌。
经过交通部门现场勘查,西火路冯家峪镇路段内多处断交,部分路基被完全冲垮,约6公里路段甚至全部消失不见,而这条道路是冯家峪镇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救援物资的运输。密云公路分局正争分夺秒开展道路抢通作业。
记者在西火路抢险现场看到,为了尽快恢复道路通行,抢险队伍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填筑路基,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协同作业,将河道中的砂石源源不断地运往受损路段,快速填埋、夯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堵点打通,为后续救援工作开辟生命通道。在全力抢通道路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同步开展河道清理工作,避免对抢修的公路造成二次冲刷。
养护工人指挥装载倾倒砂石以填筑路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水急路险,力争明晚实现西火路全线贯通
“7月26日晚上暴雨引发山洪造成道路中断后,我们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险作业,在27日晚上就实现了西火路生命线的初步抢通,保证人员可以步行通过,救援人员可以前往灾区转移被困人员。”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公路处副经理陈子建已经在抢险现场熬了四天,他告诉记者,经过昼夜不停的道路抢通,西火路通往冯家峪镇政府的路段今日已经抢通。
根据计划,黄下路将在今晚抢通至与西火路交叉口处,实现周边路网贯通,为后续救援提供便利,西火路争取明晚抢通至与河北省交界处,彻底打通西火路生命线。
“水急路险”是前几天抢险时遇到的首要困难,水位暴涨的白马关河将西火路冯家峪段的多处路基冲毁,形成了三处较大的断点,“由于前几天持续降雨,只能缓慢推进,河道水位很高,工程机械难以下水。现在随着天气放晴,抢险也将大踏步提速,明晚将实现西火路的全线抢通。”陈子建说。
消防员徒步向冯家峪镇内运送物资。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密云区已抢通17处水毁路段
密云区内的其他山区道路也正在加紧抢修。截至今天凌晨,在本轮降雨中,密云全区共有30处水毁路段,是北京全市交通受阻最严重的地区。目前已抢通17处,剩余13处力争5天内实现全部抢通。
作为密云区不老屯镇连接外界的唯一交通干道,G234密云段牤牛河桥涵处在7月27日凌晨3时被河水冲出两个豁口,导致交通中断。经过两天半的紧急抢修,该断点于7月29日22时顺利合龙通车。
此次水毁路段长约120米,受雨情和水势变化影响,抢修难度极大。抢险现场累计投入84台套机械设备、128人次,填筑土石方约3600方。抢险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方案,采用填坝截流、放置铅丝石笼、铺设排水管等方式,最终实现道路恢复通行,为不老屯镇的物资运输和百姓出行打通了关键通道,为早日抢通全线断点奠定基础。
密云公路分局提醒市民,当前,西火路等仅能保证应急需要,保障的是救援车辆的进出。同时,这些路段的路况比较复杂,随时有落石风险,自驾前往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希望市民尽量避免前往山区道路,为抢险救援留出宝贵的作业空间。
此外,由于连续多日的大雨,山体内的含水量已经超饱和,随着天气放晴,气温升高,山体将出现涨缩的过程,极容易引发山体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