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初识《中国劳动保障报》是在2011年7月,那时我在人社局职称科工作,与局办公室仅一墙之隔。工作间隙,我常到办公室读书看报。一次,在一摞摊开的报纸中,一份朴素的报纸闯入我的视线,我随手翻阅,便被其内容吸引。
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众多版面中,我情有独钟的是副刊版。少年时代的我曾不止一次做过“作家梦”。从初一发表第一篇小诗算起,我已在文学道路上跋涉了几十个年头。虽然已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多篇,但在这份专业大报面前,我还是有些忐忑。
我将自认为写得还不错的两篇文章整理好,投到报社副刊编辑部,然后焦急地等待着。大约过了不到一个星期,我接到编辑的电话,一篇文章需要修改后才能刊发。这让我备受鼓舞,更加认真地打磨自己的文字。
这些年来,我通过写稿、投稿,接触到《中国劳动保障报》的一些编辑。虽然大多素未谋面,但他们的悉心指导让我铭记于心。我多次电话联系他们,请教新闻报道、散文、诗歌等写作技巧,他们建议我多读报、多动笔,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撰写的多篇反映家乡人社工作亮点及地域特色文化的文章见诸报端,为工作开展和家乡宣传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读《中国劳动保障报》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份坚持让我的视野不断开阔,思想日益丰盈。回望几十年笔耕岁月,那深浅不一的足迹中,《中国劳动保障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创作之路。展望未来,也希望这份报纸继续讲好人社故事,耕耘好这个像我这样的文字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作者丨崔光宝
编辑丨邱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