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沈阳市交通秩序与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关键期,城市道路挖掘施工进入高峰。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沈阳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全市道路挖掘参建单位在皇姑区药山路召开全市道路挖掘现场标准化管理观摩培训会,沈阳水务排水公司介绍工程现场围挡等设施及日常现场管理情况。
现场直击:
标准化围挡成“示范样板”
在药山路雨水管线改造工程现场,长达2012米的施工围挡整齐划一:反光警示标识醒目、工程信息公示牌清晰、绕行指示牌精准引导,围挡基础稳固无倾斜,周边道路干净无扬尘。沈阳水务排水公司第九工程处经理鞠耀武介绍,该工程涉及铺设DN2600mm雨水管线、新建38座检查井,旨在解决怒江街、长江街地道桥汛期积水难题,计划于2025年9月30日完工。“作为城区交通主动脉,我们通过‘短平快’施工、夜间低噪音作业、24小时投诉响应等措施,将占道时间压缩30%,力争实现‘零有效投诉’。”鞠耀武说。
管理核心:
四大原则筑牢安全底线
观摩会上,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道路挖掘施工管理需紧扣四大原则:
一是规范施工。统一围挡标准,要求施工物料“随挖随清”、扬尘防控“全覆盖”,渣土运输车辆“出门必洗”,恢复路面前需精细冲洗至“见本色”。
二是减少扰民。严控夜间施工审批,高噪音作业集中时段进行;设置临时人行通道,避开早晚高峰调运物料;公示牌公开项目负责人电话,确保投诉“24小时有回应”。
三是保障安全。沟槽支护每日巡查、夜间警示灯密集布置、安全员全程值守,杜绝“围而不建”拖延工期。
四是提升品质。通过老旧管网更新、道路改造升级,实现“供水更安全、排水更通畅、通信更便捷”,为城市长远发展夯基垒台。
企业实践:
前置沟通化解相关矛盾
“施工前,我们主动走访周边社区、学校和商户,发放‘便民联系卡’,提前说明施工影响;施工中,通过社区公告栏定期更新进度,消除信息差。”鞠耀武分享经验时提到,项目部建立“投诉处理台账”,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限时整改、闭环反馈。
此外,对收到的任何投诉、建议或咨询,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建立投诉处理台账,详细记录问题、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及回访反馈情况,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于合理诉求,迅速整改;对于暂时无法满足的,耐心解释说明,争取谅解。定期分析投诉类型和原因,用于持续改进现场管理措施。
本报记者 赫巍利 王迪